為貫徹落實好“三篇大文章”工作要求,深度開發“原字號”,遼寧湯河子經濟開發區規劃了2.5個平方公里用于發展鈦及特種金屬粉末產業,通過施行“補鏈、延鏈、強鏈”招商政策,解決“煉”有余而“化”不足、“粗化工”有余而“精細化工”不足、原材料有余而增值鏈不足的狀況,全力推進“原字號”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發展。
作為全國鈦白粉、海綿鈦、金屬鋯及鐵合金的生產基地之一的湯河子經濟開發區,有鈦及特種金屬冶煉企業46戶,規模以上企業16戶,代表企業包括中信鈦業,其氯化法鈦白粉產能達到6萬噸/年,約占全國總產量的31%,正擴建至12萬噸/年,擬于“十四五”期間再擴三條生產線,年新增30萬噸產能;寶鈦華神,其海綿鈦產能達到1萬噸/年,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3%,正擴建至2萬噸/年,龍頭企業集聚帶動效應正逐年增強。
2021年,開發區重新調整了總規面積,計劃新增2.24平方公里用于冶金及化工產業建設,并投資2億多元籌建日處理16000噸的污水處理廠作為基礎配套,解決企業污水排放問題。今年,通過龍頭企業*和帶動引進集群項目3個,分別為:占地20畝,總投資3000萬元的澳瀚金屬特殊中間合金冶煉生產項目;占地30畝,總投資4500萬元的科絡高純鉻生產項目;占地面積30畝,總投資1.1億元的鑫昱達科技鈷鎢分離生產項目。通過錦州金屬新材料行業協會的技術資源積極與沈陽中科金屬研究院開展對接合作,著重考察了冶金、冶煉相關項目,為“原字號”集群化發展儲備了一批鏈上項目。
企業只有堅持“走創新路、吃技術飯”才能解決“能耗雙控”的壁壘,實現高質量發展。因此,開發區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和研發投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在日前開展的首屆錦州十大科技創新成果評選活動中,我區的“原字號”龍頭企業中信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錦州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寶鈦華神鈦業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產品,被評選為“十大科技創新成果”。這標志著開發區鈦及特種金屬粉末產業已經步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快車道。
為保障鈦及特種金屬粉末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確保在“碳中和”、“碳達峰”之前完成轉型升級。開發區聯合錦州金屬新材料行業協會就“如何高質量發展鈦及特種金屬冶煉產業”這一課題進行了專題研討,并形成課題報告。報告具體分析了產業發展現狀、發展優勢及面臨的困難,并提出發展對策,為產業綠色、高效、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保障。
下一步,湯河子經濟開發區將以總體發展規劃為導向,以化工園區獲批為契機,充分考慮“碳中和”、“碳達峰”,加快編制鈦及特種金屬粉末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搞好“頂層設計”,制定“路線圖”,指導冶金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及區域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切實將綠色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整合集聚做強產業鏈、培育龍頭企業*發展作為“原字號”集群化發展策略,形成完整的閉合產業鏈條,力爭在“十四五”期末突破百億產值,打造*鈦及特種金屬粉末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