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是常州市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增量,對常州市打造國內知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城市具有重要意義。1-7月份,全市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集群完成產值2430.8億元,同比增長39.3%。為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常州市充分發揮財政激勵“助推器”作用,打好政策“組合拳”,助企克難“鏈”出產業新生態、“聚”出發展新動能,全力支持打造“新能源之都”建設的最強增長極。
一是整零協同,集中培育產業集群。發揮整車發展優勢,加強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和整零對接,與本地關鍵零部件企業在研發、采購等層面開展深度合作,打造安全可控的零部件配套體系,力爭到2025年產業鏈完整度達90%。鼓勵比亞迪、理想等整車龍頭企業在常發布新產品研發相關技術需求,通過“揭榜掛帥”科技攻關、組建創新聯合體等方式,破解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按照政策規定給予最高500萬元攻關資助。推動產業鏈企業智改數轉全面普及,對新能源鏈主企業實施的重大技改項目在現行獎補標準基礎上提高10%,最高獎勵1000萬元。
二是做強做大,加速骨干企業擴張裂變。“外引內培”雙輪驅動,力爭到2025年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00家、上市企業25家、全國細分領域龍頭企業2家以上。圍繞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全要素開展“供應鏈”招商,對新引進的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省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優質外資重大項目等給予“一事一議”支持;對引薦的先進制造業、總部經濟等項目,按照現有政策給予引薦人單個項目最高500萬元獎勵。支持實施企業股改上市“龍騰行動”,支持打造更多專精特新示范標桿,并給予相應獎勵,夯實發展之基。
三是創新策源,重拳打造科創引擎。進一步提升科創平臺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三電系統、車用芯片、智能網聯等領域的覆蓋面和平臺能級,全面增強產業自主創新效能和核心競爭力。2022年起5年擬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高標準打造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安排6億元專項資金支持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發展,力爭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技術供給。積極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對獲得國家或省立項的重大科技、產業公共創新平臺,給予最高1億元支持。
四是基金賦能,為產業發展“充電續航”。持續完善產業與資本協同聯動機制,創設專項基金,服務雙招雙引,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力度。在市龍城科創基金下新設規模5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按照市場化原則參股子基金,吸引社會資本,發揮基金招商作用。依托我市新能源之都產業優勢,積極開展項目直投,提升受托基金管理公司專業能力,打造優質資本運行管理隊伍。支持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國并購,鼓勵產業投資、并購基金收購境外知名企業。組建新能源主題人才天使投資基金,積極突破新能源領域高精尖缺人才項目,提高尖端科研成果產業轉換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