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開發區發展規劃(2023—2027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了到2027年全省開發區營業收入達到12萬億元左右的目標,同時,營業收入3000億元以上的開發區達到5個左右、1000億元以上的開發區達到35個左右。
開發區是全省新型工業化的主要承載地,是落實“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的重要平臺,在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省級及以上開發區145個,其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0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8個、綜合保稅區6個、省級開發區121個。開發區以占全省1/10的建設用地面積,承載全省3/4的規上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創造全省1/3的固定資產投資。
未來,四川省開發區的規劃目標是什么?發展舉措有哪些?一起來了解!
到2027年營業收入達到12萬億元左右
《規劃》確定了主要目標,到2027年,營業收入年均增長8%、達到12萬億元左右,營業收入3000億元以上的開發區達到5個左右、1000億元以上的開發區達到35個左右,國家級開發區數量達到27個以上,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優化、特色鮮明、運行高效的開發區發展新格局。
在總體格局上,《規劃》提出,將增強成都都市圈開發區核心競爭力、提升區域中心城市開發區發展能級、強化重要節點城市開發區支撐功能、夯實縣域和后發地區開發區底部基礎,促進區域協調。
同時,支持資陽、宜賓、遂寧、南充、達州、眉山等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雙流經開區、瀘州白酒產業園等省級經開區升級為國家級經開區,創建天府國際空港綜合保稅區。并將重點推動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廣安高新區和廣安川渝合作高灘園區等整合。
實施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
《規劃》提出,將大力實施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主要包括電子信息產業、裝備制造產業、食品輕紡產業、能源化工產業、先進材料產業、醫藥健康產業。
具體而言──
電子信息產業以成都、綿陽、德陽、眉山、宜賓、瀘州、遂寧、廣安等地開發區為重點,大力發展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能終端、先進計算和存儲、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等產業;
裝備制造產業以成都、德陽、綿陽、自貢、瀘州、南充、廣安、眉山等地開發區為重點,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做優做強航空航天裝備、清潔能源裝備、汽車及動力電池、軌道交通裝備等產業;
食品輕紡產業聚焦發展優質白酒、精致川茶、現代食品、特色輕紡等領域,擴大“川字號”消費品市場美譽度、影響力和占有率;
能源化工產業以綿陽、遂寧、德陽、宜賓、自貢、瀘州、南充、達州、眉山等地開發區為重點,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綠色化工、節能環保等產業;
先進材料產業以成都、綿陽、德陽、眉山、遂寧、內江、自貢、達州、廣元、攀枝花等地開發區為重點,大力發展鋰電材料、晶硅光伏材料、先進釩鈦鋼鐵材料、先進復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及鋁基材料等產業;
醫藥健康產業以成都、綿陽、資陽、眉山、廣安、內江、遂寧、瀘州等地開發區為重點,重點發展生物藥、現代中藥(民族藥)、高端化學藥、高性能醫療裝備、新型醫藥流通等優勢領域。
打造集成授權改革“全國樣板”
《規劃》提出,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促進科技和產業緊密結合為重點,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集聚創新資源要素,提高創新服務水平,全面實現科技創新引領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對此,《規劃》明確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措施。
如,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參與和承擔國家和省級重大科技專項;支持成都高新區、自貢高新區、宜賓臨港經開區、遂寧經開區、廣元經開區等開發區加快建設國省雙創示范基地;支持開發區參與實施“聚源興川”行動,推動大院大所重大科技成果在川轉化,吸引高層次人才團隊帶技術帶項目“帶土移植”等。
此外,《規劃》還提出將持續深化改革,激發管理體制機制新活力,破除制約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開發區回歸本位、聚焦主業。其中,《規劃》明確,將在德陽經開區、瀘州白酒產業園、自貢高新區、達州高新區開展首批集成授權改革試點,聚焦政務服務、產業發展、土地利用、財稅保障、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集成授權改革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