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來了,會搶走人類工作嗎?人工智能的未來將是什么模樣?湖南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有哪些優勢……
6月15日,在長沙結束了2024年第9期“湘江大講堂”講座后,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接受了記者專訪。
人工智能賦能人類,而不是替代人類
記者:ChatGPT、Sora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相繼問世,正深刻重塑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很多人擔憂人工智能會搶走人類的工作崗位,對此您怎么看?
劉慶峰:以大模型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對各行各業帶來的變化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自古以來,任何新技術出現都有可能對原來的工作做必要的替代,但是又會創造出更多新的工作。科大訊飛有一個基本理念,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這是最核心的宗旨。
比如,我們的機器翻譯已經通過了國家翻譯師資格考試的技術認定,而且支持83個語種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這個角度來說,機器的翻譯其實比很多的同傳都要強,但是機器缺的是什么?是對背景知識的綜合運用、概括提煉和藝術加工。所以將來最好的同傳應該是機器跟人的結合,“信達雅”是人的工作。我認為未來是各行各業用人工智能給大家賦能,而不是替代人。
人工智能解放生產力,釋放想象力
記者:您覺得人工智能的未來將是什么模樣?
劉慶峰: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不再僅僅是一種工具,而是會給各行各業帶來顛覆的智能助手。每個人都能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發揮更大創造力。未來一定是人機協作、深度耦合的世界。
我們讓機器學習人的能力,把人從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也從復雜的腦力勞動中解放,讓人做更有創意更需要靈感的事情。如果將來因為人工智能的普及,使得我們從5天工作制變成3天,8小時工作制變成4小時工作制,有更多的人去學習、去健身、去娛樂、去暢想未來,人類可能真的在地球之外探索更浩渺的太空。
還需要在算力方面持續發力
記者:去年,ChatGPT火爆全球后,各個科技巨頭競相加入大模型工具競爭賽道。作為人工智能“國家隊”,科大訊飛如何突圍?
劉慶峰:當前市場上最先進的大模型仍是GPT-4Turbo,我們在垂直領域的應用,如教育和醫療,已展示出不亞于GPT-4Turbo的表現。我們除了有場景的優勢,算法也已經追趕到和全球同步,數據正在快速積累,但是還需要在算力方面持續發力。
科大訊飛有五大核心戰略,包括賦能現有產品、開拓重點行業市場、開辟新興賽道、推動AI助手的發展,以及推進“訊飛超腦2030”計劃。這些戰略將幫助科大訊飛在大模型時代保持領先,并實現從技術到產品的轉變,真正改變世界。
湖南具有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優勢
記者:今年是科大訊飛入湘第7年,科大訊飛在湖南的發展情況如何?您認為湖南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有哪些優勢?
劉慶峰:2017年,科大訊飛來到湖南開展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數字政府等業務。目前,僅“人工智能+教育”相關產品,就已服務湖南14個市州的3500余所中小學、400多萬師生;科大訊飛學習機在湖南受歡迎程度居全國前列。
2022年10月,科大訊飛在湖南湘江新區成立湖南區域總部和智能制造中南總部,建設科大訊飛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產業加速中心。目前,科大訊飛人工智能研究院(湖南)已成為星火認知大模型研發數據資源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產業加速中心對接了省內外企業300余家,成功簽約30家,已實際入駐17家。
湖南處處充滿熱情,年輕人很有創業激情,想象力非?;钴S。在專業技能逐漸弱化的“大模型時代”,想象力、創意和靈感變得更有價值,湖南這些人文特質,對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建設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另外,湖南高校林立、科教資源豐富,制造業基礎和實力雄厚,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可以說是大有可為。
建議湖南在人才培養上做深度布局
記者:您對湖南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有哪些建議?
劉慶峰:當前通用人工智能是國際科技博弈和戰略競爭的必爭之地,其中最大的決定性因素必是人才。湖南應該充分發揮科教資源豐富的優勢,在人才培養上做深度布局,包括人工智能頂尖科研人才,具備專業能力的復合型AI for Science交叉學科研究人才,以及覆蓋從中小學到職業學校、到大學的AI通識課程教育。與此同時,還需研究這一輪人工智能對社會可能帶來的顛覆和沖擊,哪些工作崗位最先有可能被替代,要提前研究社會救助體系和再就業培訓體系。
科大訊飛將緊隨城市發展戰略,加快構建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及核心能力基座,加大開放平臺的發展,并以龐大的湖南本土用戶群體和開發應用為支撐,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林,構建人工智能生產力引擎,賦能湖南教育、醫療、工業、城市建設等千行百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