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省經濟與信息化廳印發《楊梅酒產業發展三年提升計劃》,明確到2027年,全省重點培育楊梅酒生產企業10家左右,楊梅酒產量、產值較2023年均翻一番,分別達到2.5萬噸、18億元,打造2-3個具有國內外較大影響力的楊梅酒品牌。

六大行動
01 實施質量標準創制行動
推動出臺楊梅酒相關標準,確定楊梅酒的定義要求、檢驗規則、包裝儲運等內容,明確楊梅酒的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要求、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劑等。
制定楊梅浸泡酒的地方標準,對浸泡酒的原材料、生產工藝、包裝標識、質量檢測控制等做出規定,細化楊梅浸泡酒中有害物質殘留、添加劑范圍、使用限量等檢測方法,形成嚴格、科學、統一的生產質量標準和規范,引導規范生產,提高浸泡酒質量管理水平。
02 實施技術研發攻關行動
加強與浙江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組建楊梅酒產業專家團隊,對楊梅深加工產品等共性問題進行系統研究。
開展楊梅酒尤其是浸泡酒功效的研究,依托“尖兵”“領雁”及“三農九方”、重大技術協同項目等,開展楊梅浸泡酒花色苷護色機制、浸泡酒楊梅品種選育、楊梅浸泡酒功效成分分析等技術攻關,攻克楊梅酒保鮮、品質提升、風味優化等技術難題;開展浸泡楊梅酒品質快速鑒定、浸泡酒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等攻關。
積極引導建立一批企業研發機構、實驗室等,鼓勵開展工藝優化和功能創新產品研發等。
03 實施主體培優做強行動
建立楊梅酒企業梯次培育機制,鼓勵引入國有資本、金融資本等投資楊梅酒產業,力爭通過3年時間,培育5家以上楊梅酒省級龍頭企業,構建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特色中小企業為梯隊的楊梅酒產業矩陣。
支持楊梅酒企業加大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數字化改造等投入力度,重點推進楊梅浸泡酒產業化發展,力爭每個楊梅主產縣培育1家以上規?;瘲蠲肪萍庸て髽I,打造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加強楊梅酒人才隊伍建設,培育企業經營管理等領軍人才,支持大學生、“新農人”等群體返鄉從事楊梅酒創業。
04 實施品牌創建引領行動
加快培育楊梅酒知名品牌,深入挖掘楊梅文化內涵,將地域文化、楊梅文化與品牌相結合,塑造若干個原創楊梅酒IP,在楊梅重點產區構建“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品牌矩陣。
鼓勵和支持企業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研發生產不同甜度、酸度和酒精度的楊梅酒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需求。
大力拓展產品功能賽道,培育開發一批爆品和銷量冠軍,搶占特色酒品市場。
支持楊梅酒企業強化品牌意識,創新品牌推廣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05 實施市場營銷拓展行動
突出“創新+創意”理念,支持楊梅酒企業加快營銷拓市的步伐,鞏固擴大省內外市場,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提高楊梅酒市場占有率。
組織開展農博會楊梅酒專場展示推介活動,提升企業和楊梅酒品牌知名度。
支持舉辦楊梅酒文化、楊梅酒品鑒、“好酒推選”等各類活動,擴大楊梅酒品牌影響力。
大力推廣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模式,鼓勵發展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等,支持楊梅酒企業與電商合作設館,構建楊梅酒營銷新業態。
06 實施原料基地提升行動
優化楊梅品種結構,開展楊梅地方種質資源普查收集保護,支持生產性選種工作,重點選育一批楊梅加工專用品種。
積極推動楊梅種植基地設施更新和改造提升,大力發展大棚設施楊梅,到2027年實現設施楊梅面積從1.2萬畝增加到5萬畝,促進原料基地提檔升級。
因地制宜開展楊梅基地宜機化改造,加快研發推廣軌道機等適合山地果園的運輸、施肥、植保、修剪、采摘等小型機械,提升楊梅果園機械化水平。
大力推廣“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長期合作與聯結機制,支持楊梅酒企采用訂單收購模式加大與原料基地的合作,保障原料品質和成本控制。
《提升計劃》還明確了保障措施,要強化工作協同、強化政策創設、強化人才支撐。
省級統籌農業“雙強”、“土特產”精品培育、財政貼息等涉農資金,加大力度支持楊梅酒企業開展加工技改、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應用、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品牌推廣等。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楊梅酒企業貸款投放力度,鼓勵開發楊梅酒專屬貸款產品,創新訂單、倉單、存貨、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楊梅酒企業引進國內不能生產的先進加工生產設備,可按有關規定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