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四大發展問題及兩大技術趨勢:
二、 發展問題
1. 區塊鏈資源耗費量大
區塊鏈資源耗費量大主要體現在三點,一是耗費大量的計算能力。2016年初,比特幣區塊鏈的全網計算能力已經達到了8×1018次運算/s,是世界上最快的單臺計算機的計算能力的28571倍;二是區塊鏈技術的全網算力無法像云計算一樣通過協同合作的方式對外輸出,產生價值,需要高額電費的支出;三是傳輸機制耗費大量網絡帶寬,傳輸機制耗費大量網絡帶寬。
2. 區塊鏈缺乏技術監管
目前,我國還未出臺區塊鏈行業相關標準和技術監管措施,還需繼續完善。近年來,我國持續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構建完善區塊鏈標準體系,加快推動重點標準研制和應用推廣,逐步構建完善的標準體系。
監管技術的目標是對于非法行為的檢測、追蹤和追責,從而保證區塊鏈平臺的內容安全。但是,區塊鏈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匿名等特點卻增加了監管機制設置的難度,當攻擊者對系統安全性造成威脅、非法用戶利用區塊鏈實施違法行為時,系統無法對攻擊者和非法用戶進行追責。因此,實現既保護誠實用戶隱私又監控非法用戶行為的可控監管技術將長久地成為區塊鏈應用發展需要突破的關鍵技術。
3. 安全問題存在不足
區塊鏈在數字貨幣領域顯示出蓬勃生命力的同時,也面臨安全和隱私方面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理論模型與實際網絡懸殊大。區塊鏈面臨理論模型與實際網絡狀況相差加大,區塊鏈網絡中,由于各節點具備的安全防護等級參差不齊,攻擊者可以利用網絡拓撲結構,僅憑少量資源即可成功實施小范圍攻擊,破壞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第二,缺乏系統級安全評估手段。區塊鏈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共識算法、激勵機制、智能合約等關鍵環節的安全性尚待評估,也缺乏代碼評估機制以檢測系統漏洞。
4. 區塊鏈技術人才匱乏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具備公有鏈開發能力的團隊不過7個,人數約5000人左右。區快鏈行業處于發展旱期,我國僅有10所大學開設區塊鏈課程,行業尚未形成人才聚集效應,主要缺乏P2P網絡、密碼學、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多種技術和垂直行業復合型人才。
三、 技術趨勢
1. 安全性能是重點方向
隱私保護和監管機制是未來區塊鏈安全方面需要重點研究的方向:
第一,加強隱私保護。隱私保護在開放式網絡環境中必不可少。在區塊鏈體系架構中,隱私保護涉及數據層、網絡層、合約層和應用層,依賴零知識證明、同態加密等密碼學技術、混幣技術、Tor網絡等匿名網絡通訊技術,各種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都存在局限性。未來區塊鏈隱私保護的發展既要依賴具有高安全性、高效率的密碼方案,也要關注用戶身份、交易信息、合約代碼等多方面的隱私保護。
第二,加強監管力度。監管機制是區塊鏈世界與現實社會組織結構之間重要的銜接點,有助于拓寬區塊鏈的應用范圍,為區塊鏈應用平臺提供純凈健康的網絡環境,是區塊鏈應用層架構不可或缺的組件。未來區塊鏈上的監管機制設計將從政策規定和技術工具兩個層面并行發展,關注區塊鏈的內容安全。
2. 區塊鏈將實現互聯
為了豐富區塊鏈的功能、完善區塊鏈生態、實現區塊鏈價值最大化,區塊鏈與外部數字世界、物理世界兩方面的互聯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第一,區塊鏈與數字互聯。區塊鏈應用大多針對數字貨幣,數據流動也僅限于區塊鏈內部,形成數據孤島。為了使區塊鏈上數據多元化,支持更多功能,區塊鏈不可避免要引入外部數據源,實現與外部數字世界的互聯。在與外部數字世界互聯時,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與外部數據源的中心化運營形成對立。保證由第三方服務器提供的數據源真實可信,是區塊鏈與外部數字世界互聯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第二,區塊鏈與物聯網之間的互聯。區塊鏈在物聯網行業具有可觀的應用前景。區塊鏈與物理世界的安全互聯有助于加快去中心化物聯網管理系統的實現,有望解放物理世界中心化負載嚴重的問題,顛覆物理世界的組織管理模式。區塊鏈與物理世界互聯既要利用區塊鏈的優勢解決物理世界的信息安全、大規模存儲和效率等問題,也要平衡去中心化區塊鏈與中心化物理世界的沖突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