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分類及特性
隨著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各種旅游開發模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特征。較為普遍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包括五類,即農家樂旅游開發模式、旅游開發模式、民俗風情旅游開發模式、休閑度假旅游開發模式和科普教育旅游開發模式。近年來又涌現出了一些新的開發模式,包括復合型旅游開發模式、主題文化村落旅游開發模式、企業莊園旅游開發模式和產業莊園旅游開發模式。不管是哪種鄉村旅游的開發模式,要想發展好鄉村旅游,必須注意和重視對“三性”的挖掘設計。
鄉村旅游開發的“三性”包括參與性、主題性和特色性。“參與性”是成功開發鄉村旅游的一個基礎,豐富多彩的參與活動能夠為景區提供持續的吸引力;“主題性”是系統整合旅游資源,充分發揮優勢資源作用的要求,需要規劃設計有主題、有文化、有內涵的鄉村旅游景區;“特色性”是鄉村旅游差異化競爭的手段。特色景區能夠在旅游競爭市場上有效地區別于競爭對手,并贏得客源市場的關注。例如,一個鄉村旅游景區可以在餐飲、住宿、田園觀光、農事參與、民俗體驗、農副產品購買等眾多旅游參與項目中,選擇餐飲項目作為景區的主題來打造,并且進一步把餐飲項目做出文化,做出品牌,做到特色,在以餐飲為主題吸引力的鄉村旅游市場上贏得更多的游客。
2.鄉村旅游開發的一般步驟
一個地方要開發鄉村旅游,需要從內部條件(資源、區位、交通)和外部機遇(市場、政策)兩個方面,分五個步驟來進行分析判斷是否具備開發的潛力。
第一步,看市場。市場需求的有無、大小決定了未來鄉村旅游開發的潛力、“錢”途。因此,對于旅游市場的判斷非常重要。這里推薦一些判斷指標,如城市國內生產總值(GDP,判斷地區經濟發達程度)、城市人口規模(判斷潛在客源市場規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判斷潛在游客可消費能力)、城市周邊景區數量和類型(判斷未來市場競合關系)、城市游客的出游頻率等等。
第二步,看資源。大致掌握旅游市場情況的基礎上,對本地旅游資源要進行簡單的評估,以確定符合市場需求的旅游產品開發類型。旅游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產品設置和項目設計。判斷旅游資源情況的好壞可以通過打分的形式來評價。
第三步,看區位。區位(地理位置)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旅游客源市場的大小以及鄉村旅游開發的基本模式。

圖1:區位示意圖
如上圖所示,A類鄉村位于兩個(或多個)城市之間,可以吸引和服務來自兩個(或多個)城市的游客,表現為多客源地鄉村旅游點;B類鄉村處于單一城市近郊,吸引和服務的是固定城市的游客,表現為單客源地近郊鄉村旅游點;C類鄉村周邊也只有一個城市,但其處于城市的遠郊,吸引和服務的游客一般來講較B類鄉村旅游點少,表現為單客源地遠郊鄉村旅游點。

圖2:不同區位對應不同的鄉村旅游開發類型
如圖2所示,A類鄉村處于城市近郊,旅游客源市場由來自城市的日常休閑游客組成,旅游開發模式表現為城市依托型;B類鄉村遠離城市,處于城市與知名旅游景區之間(位于城市與知名旅游景區之間的適中位置或緊靠知名旅游景區),這種鄉村點可依靠知名旅游景區的品牌吸引力,分流一部分景區游客或者為其提供互補性旅游產品和服務,開發模式表現為景區依托型;C類鄉村同樣遠離城市,但其自身旅游資源品質好,具備開發成區域性或全國性旅游景區的潛力,開發模式表現為目的地型。
第四步,看交通。交通條件(可進入性)的狀況關系到旅游者進入旅游目的地的難易程度。鄉村旅游開發中關鍵一點就是交通可進入性問題,廣大鄉村地區有的由于地處偏遠、道路條件差直接影響了旅游客源市場的開拓。因此,在開發鄉村旅游之前,要對本地的交通狀況,特別是與周邊大城市的交通鏈接狀況有清醒的認識,以指定相應的開發策略。
第五步,看政策。鄉村旅游開發要關注國家和本地區有關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如政府相關部門鼓勵支持旅游業發展的政策;規范鄉村旅游發展的規章制度;各相關部門開展你的創建、評比、推薦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