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對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和前景進行了思考,認為化工新材料在降低CO2排放、實現碳中和目標進程中作用顯著;基于未來我國化工新材料市場需求強勁的總體態勢,應該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突破重點新材料生產技術瓶頸,加快自主產品產業化進程,滿足我國經濟發展迫切需求,推動社會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我國社會經濟綠色低碳發展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都與化工新材料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隨著未來新材料技術的不斷突破,化工新材料將對我國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深刻影響。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能源行業的清潔低碳發展迫在眉睫,煉油化工行業屬于高排放領域之一,面臨轉型升級和降低碳排放的雙重挑戰,加快煉油向化工轉型、化工向新材料轉型已是行業共識。對于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出以下四方面的思考。
一、持續推進煉化轉型升級,推動煉油行業從生產“燃料”向生產“原料+材料”的轉變,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期間,我國淘汰煉化落后產能和結構調整均取得明顯成效,但目前仍存在大宗基礎產品過剩而高端化學品短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成品油產量過剩、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產量不足。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統計數據,2020 年我國成品油產量3.3億噸,表觀消費量2.9億噸,出口4574.3萬噸;2021年上半年成品油產量1.76億噸,表觀消費量1.52億噸,出口2720.6萬噸。從近年我國成品油市場整體發展趨勢來看,柴油消費趨于飽和,汽油市場小幅增長,汽柴油產能過剩是必然趨勢;航空煤油和高品質船燃消費雖有較好的上升空間,但消費量相對較小。2021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提升至 80% 以上。針對我國成品油消費趨緩而市場對新材料消費需求十分旺盛的現狀,減少油品產量、增產化工原料及下游化工新材料成為推進煉化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化工新材料核心技術并用于工業化生產,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近年來,在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和市場消費需求驅動下,我國新材料產業產能、產量以及年均增速,都位居世界前茅,但總體來看,我國化工新材料仍處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中高端材料比例相對較低,現有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部分新材料由于技術門檻高、技術研發與產品更新換代較慢,導致這些材料的對外依存度高,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卡脖子”問題突出,迫切需要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技術瓶頸,尤其要加大對化工新材料中試基地建設與試驗的投入力度,盡快掌握自主核心技術并用于工業化生產,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緊迫需求,實現化工新材料領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另一方面,也出現部分化工新材料及其原料結構性過剩的問題,產能利用率快速下降,需要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逐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三、推進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快構建重點化工新材料全產業鏈,提高市場競爭力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我國化工新材料市場消費需求旺盛,在國家新材料產業政策的激勵下,化工新材料開發受到普遍重視,許多省市出臺“十四五”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將化工新材料列為發展重點;國內相關科研院所、石油石化企業,都在積極布局、加大化工新材料研發投入,國際石油巨頭、化工公司也紛紛進軍中國化工新材料市場,近幾年新建大型石化項目也均將新材料作為重點產品線,項目運營呈現主體多元化格局。在此背景下,需要國家部門做好頂層規劃設計,以國家級新材料科研項目為抓手,以大型石油石化企業為創新主戰場,發揮創新投入和生產運營主體作用,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參加,共同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彌補石化企業產業鏈短板,同時與下游應用企業緊密聯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十分重視拓展化工新材料業務,于2021年專門成立了煉化銷售與新材料子集團,并以石油化工研究院為依托,先后成立了新材料研究所和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旨在聚焦國家戰略新興行業發展需要,充分依托當地發展定位和政策優勢,圍繞醫用高分子、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以及航空航天等國家戰略新興行業新材料需求,加大化工新材料技術研發,發揮中國石油煉化企業化工產業鏈優勢,實行開放合作,打造先行先試的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特區,力爭成為我國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高地。此外,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和萬華化學集團等在寧波布局了新材料研究院,化工大企業參與新材料創新研發速度加快。
四、激活化工新材料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戰略型領軍人才引進與培養,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由于化工新材料處于化工產業鏈的末端,以往大企業對此涉足較少,學科領域高層次人才比較短缺,創新能力不足,制約了新材料業務的發展。建議國家部門超前布局,制訂出臺新材料產業高端人才引進培養相關政策措施,從國家層面加大海外人才特別是戰略型專業領軍人才的引進,支持企業和科研院所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對企業而言,應加大新材料科技人才的招聘錄用,加強對現有人才隊伍的培養,以科研項目為載體,進一步激活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通過“揭榜掛帥”“賽馬”制度等組建團隊,簡政放權,提高人才待遇,激發創新活力,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助力我國煉化行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作者:何盛寶,黃格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