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湘西州旅游發展大會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湘西州委書記葉紅專出席會議并講話。湘西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周云主持會議。在職州級領導,州直副局級以上單位主要負責人,八縣市委書記、縣市長,湘西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各縣市分管副縣市長及旅游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部分知名專家學者和旅游企業負責人在州委主會場參會。各縣市、湘西經開區和鄉鎮(街道)分別設立分會場。
會議首先觀看了宣傳片《把湘西州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和《旅游撐起湘西州發展的一片藍天》?;ㄔh、瀘溪縣、永順縣、鳳凰縣分別就鄉村旅游發展、旅游產品建設、旅游市場促銷、全域旅游發展情況在會上作典型交流發言。
葉紅專指出,近年來,湘西州堅持把
生態文化旅游業作為湘西發展的最大門路,全力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神秘湘西”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顯著提高。“十二五”期間接待游客由1256萬人次增加到336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由64億元增加到217億元,年均增長21.8%、27.9%,湘西州成為全國十大旅游熱點和高增長地區,生態文化旅游業已經成為富民強州的主導產業。發展亮點主要體現為“六個一”:打造了一個國內知名旅游目的地——鳳凰;摘取了一項世界文化頂級桂冠——老司城;唱響了一張世界奇觀旅游名片——矮寨大橋;激活了一域民族生態文化資源——浦市、芙蓉鎮、茶峒、里耶“湘西四大名鎮”;探索了一條旅游扶貧好路子——鄉村游帶動貧困群眾脫貧;構建了一個“快捷旅游”交通網絡——以高速公路、高鐵、機場為主的大通道建設。全州旅游發展實踐中探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特別是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統籌推進、改革創新等方面值得今后一個時期繼續堅持。
葉紅專強調,全州上下務必統一思想、提振信心,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把生態文化旅游業作為湘西州發展的最大門路和富民強州的主導產業,促進區域發展帶動脫貧攻堅。目前湘西州已經成為全國精準脫貧攻堅的聚焦點和武陵山區開放開發的熱土,隨著上級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各類社會資本特別是戰略投資在涌入,政策和資源在聚集,湘西州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正加速向產業優勢、發展優勢轉化,旅游業已成為全州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和精準脫貧、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全力做好全域旅游這篇大文章,做大做強旅游這一富民強州的主導產業,支撐湘西州加快發展、后發趕超。
葉紅專強調,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推動生態文化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要把湘西州作為一個全域生態、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養的大公園來整體規劃、建設和管理,以鳳凰為龍頭、吉首為集散中心,圍繞鳳凰古城、老司城、里耶古鎮、矮寨大橋四大旅游黃金板塊,加快旅游精品景區和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土家探源”和“神秘苗鄉”兩條生態文化村鎮游精品線開發,構建全州1小時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圈,努力把湘西州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和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湘西州接待游客突破8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5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吸納社會就業50萬人左右,帶動10萬貧困人口脫貧,遠期向千億產業邁進。
葉紅專強調,發展全域旅游的內涵就是把特定區域作為完整旅游目的地進行整體規劃布局、綜合統籌管理、一體化宣傳營銷,促進旅游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實現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推進全域旅游要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精準施策、差異發展。具體推進中要堅持“保護、規劃、建設、管理、經營”的原則,注重亮點打造、網絡暢通、精細服務、融合發展“四個關鍵”,推動生態文化旅游業由旅游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資源開發型向深度融合型、市場開拓型向規范管理型、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四個提升”和生態、文化、旅游、康養“四個全域”。
葉紅專強調,要在頂層謀劃上突出全域旅游。建設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是湘西州未來發展的總戰略、總愿景,它與發展全域旅游、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一脈相承。各縣市要認真學習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在景區、業態、設施建設上整體布局,在資源開發、線路打造、市場開拓上整合提質,避免千域一面、千景一格、千點一味,著力提升“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形成現代全域旅游大格局。一要依托鳳凰古城、老司城、里耶古鎮、矮寨大橋四塊金字招牌,整合提升旅游資源,打造資源品位高、品牌形象好、核心吸引力強的四大旅游黃金板塊。二要以重點景區和沅水、酉水兩條風光帶為依托,以鄉村旅游公路為骨架,串聯高山峽谷、烽火苗疆、土司遺產、酉水畫廊、土家源流、沅水民俗6大村寨集群,重點建設60 個特色民俗村寨,推進300個傳統村落保護協調整治,培育“土家探源”、“神秘苗鄉”兩條生態文化村鎮游精品線路。三要突出縣域旅游特色定位。吉首市要充分發揮生態、文化和區位優勢,打造武陵山區旅游中心城市。永順縣要發揮世界文化遺產影響力,打造土司文化生態旅游度假區。古丈縣要依托“百年世博中國名茶”品牌和豐富生態資源,打造茶文化森林康養基地。瀘溪縣要突出盤瓠文化和沅水風光,唱響“沅水畫廊、浦市古韻”旅游名片。龍山縣要以秦文化和原生態土家文化為引領,打造秦文化研學展示基地和土家民俗風情園。花垣縣要以邊城和蚩尤文化溯源為主題,打造“蚩尤故里、世界邊城”旅游目的地。保靖縣要依托酉水和呂洞山風光,打造“苗祖圣山、酉水明珠”旅游勝地。
葉紅專強調,要在開發建設上堅持市場主體。一要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湘西邊城·里耶機場、張吉懷客運專線、黔張常鐵路、吉恩高速、張花高速三條連接線建設,科學布局完善旅游交通路網,建好千里旅游公路,做好城鎮交通路網與主要景區、鄉村游景點的連接,確保3年內實現重要景區通二級以上公路,鄉村游景點全部連通生態旅游公路。二要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加快“智慧旅游”服務平臺、星級酒店、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停車場、星級廁所等綜合配套設施建設。加快重點特色村寨民宿客棧、農家樂等服務設施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務水平,讓游客在鄉村游體驗中享受自然、品味生活。三要加快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滿足觀光旅游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注重旅游新業態新產品開發,努力把優勢資源轉化為具有湘西特色的旅游產品和特色服務,進一步增強旅游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四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推廣PPP等融資模式,著力破解旅游產業項目融資難題。
葉紅專強調,要在品牌打造上注重文旅融合。一要做好保護傳承文章。以創建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加強資源普查,進一步完善保護規劃體系,高水準編制和修訂全州古城、古鎮、古村落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加大對州域內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重點文物的保護力度,做好鳳凰區域性防御體系“申遺”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申報工作,實現歷史文化的整體延續與發展。二要做好挖掘開發文章。以建設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為平臺,把文化融入旅游項目開發、旅游活動策劃、旅游景區建設中去,創作一批彰顯湘西特色的文化演藝作品,打造一批富有湘西特色的旅游商品,實現神秘湘西的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游客情感完美結合。三要做好宣傳推介文章。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唱響民族節會品牌;加快博物館、非遺館、展覽館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聯展、巡展等方式;創新旅游宣傳營銷模式,提高“神秘湘西”旅游知名度。
葉紅專強調,要在經營管理上對接國際標準。一是大力推進標準化經營。加快構建高效的服務體系、完善的信息系統、成熟的旅游市場,特別要加快智慧旅游建設,依靠互聯網助推旅游業轉型升級。二是積極開拓客源市場。進一步創新營銷方式和手段,加大對航空、高鐵、高速沿線市場的開發推介,大力發展華北、東北、西北等國內中遠程客源市場,加快拓展港澳臺、日韓、東南亞、歐美等入境旅游市場。三要著力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支持、引導旅游行業協會、中介組織健康發展。進一步放寬旅游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公平參與旅游業發展。強化校企合作,加強旅游從業人員職業培訓,為旅游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抓好《旅游法》貫徹執行,推動旅游管理規范化、法制化。
葉紅專要求,要強化責任擔當,精準施策、持續發力,確保各項決策部署和重點工作落地見效。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生態文化旅游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各有關單位、旅游重點鄉鎮和村寨要認真履行職能,形成全州一盤棋的大旅游、大發展格局。二要強化政策支撐。要用活用足政策,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項目、用地等方面的更大支持。三要積極適應旅游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需求,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區域合作,強化考評結果運用,充分調動各級發展旅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四要以游客滿意為導向,提高服務質量,推進精細化管理,全面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湘西對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