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拉薩市大力發展凈土健康產業,實現了“兩轉變、三促進”,激發了產業發展活力,提高了產業發展效益,成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抓手。
凈土健康產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拉薩市特色產品沒有形成體系、形成規模、形成市場,一直處于自給自足、有產無品、有品無牌的低端經濟形態。同時,拉薩市充分發揮援藏媒體平臺、駐藏中央媒體、區市兩級媒體的優勢,利用報紙、網絡、廣播等加大宣傳力度;發揮駐村工作隊和下沉干部的作用,加強面對面、手把手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突破傳統觀念束縛,積極參與凈土健康產業的發展,實現就地就近脫貧。
拉薩凈土健康產業的發展改變了平原種植、山坡放牧,農民夏天耕作、冬天賦閑的傳統農業發展形態,實現了由低端向高端、由傳統農牧業向現代產業發展的過渡,基本改變了以往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實現了農業的變革與進步,創新了經濟發展模式,提高了農牧業生產收益。達孜縣今年上半年通過凈土健康畜禽養殖和特色種植等產業帶動貧困戶250戶785人脫貧,預計年人均增收900元。2015年,尼木縣在“烏米凈土健康產業園區”建成了270畝特色種植基地,成功種植靈芝、藍莓、瑪咖等特色產品,帶動周邊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林周縣邊角林鄉和強嘎鄉積極發揮人工種草的優勢,今年以來共種植飼草3700畝,144戶652 人參與分紅入股,增加了收入。
拉薩市積極將凈土健康產業發展與文化旅游產業相結合,實現以凈土健康促進文化旅游、以文化旅游帶動凈土健康大發展。堆龍德慶區在“香雄美朵”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建設期間,累計用工3.6萬人次,帶動112戶貧困戶成功脫貧。城關區智昭產業園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節會活動,促進268名群眾就業,其中貧困戶 10戶11人,實現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曲水縣通過凈土健康產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吸納貧困戶267人,其中臨時工171人,年均增收6000— 7000元;長期固定工96人,年均增收1.5萬元。當雄縣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帶動5個鄉(鎮)200余戶貧困戶脫貧。
凈土健康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瑪咖、飼草、藏藥材和經濟林木的規模種植需要土地流轉,經過近幾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改變了農牧民群眾對土地的傳統認識,順利推進了土地適度規模流轉經營,增加了農牧民群眾的財產性收入。曲水縣流轉了4萬多畝土地,每畝土地流轉價從850元到1700元不等。土地流轉后,在流轉地種植瑪咖的群眾,每畝均有不低于7000元的收入。達孜縣通過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及土地流轉,帶動82戶貧困戶263人實現年人均增收 3275元。
今年,拉薩市凈土健康企業認真落實自治區“百企幫百村”的相關要求,特別是種養企業、農畜產品加工類企業,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幫助帶動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西藏牦牛王公司幫助堆龍德慶區德慶鄉門堆村,預計今年實現整村脫貧,同時,幫助當雄縣羊八井鎮甲瑪村46戶204人按期脫貧。
拉薩市各縣(區)通過大力發展凈土健康產業,吸納80%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就業,實現了“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扶貧規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