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事件概述
中航工業集團黨組發布《關于加快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決定》(后稱“《決定》”),對集團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戰略做出安排,落實5月13國辦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二、 分析與判斷
《決定》說了什么內容
1. 通航產業的戰略定位:國家戰略+中航工業集團戰略。《決定》指出通用航空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航工業的航空主業。
2. 中航工業發展目標(2020年):
①能力指標:具備自研、自制、有競爭力的通航主流產品的能力;機載系統與通航運營保障產品重點領域具備國際競爭力;AC、AG等系列成為國內第一,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通航產品品牌。
②量化指標:通航制造業收入挑戰100億元,交付產品占全球新增份額20%左右,國內40%左右;參與通航運營與服務年飛行量占國內20%左右。
3. 生產環節:市場化導向明確。成熟產品系列化擴大市場、在研產品產業化進入市場、新研產品商業化奔向市場。
4. 參與通航運營環節:鼓勵機制與管理創新。以技術、品牌、少量資金等入股,以推動公司設立、運營為目標,交由專業團隊發展壯大,不干預日常經營事務。
5. 開放中航通飛公司資本結構,建百億基金。實施增資擴股,公開面向社會募集現金出資認購;集團公司出資發起,同時吸引集團外部資金投入,建立100億元規模中航工業通航產業發展基金。
《決定》釋放了什么信號
我們認為:《決定》的發布是國家發展通航產業戰略落地的信號,通航產業的各項實施細則有望加速出臺,通航產業將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
通用航空業的發展潛力如何
1.2020年通用航空業經濟規模或超1萬億。據國務院《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預計到2020年,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基本實現地級以上城市擁有通用機場或兼顧通用航空服務的運輸機場,覆蓋農產品主產區、主要林區、50%以上的5A級旅游景區。通用航空器達到5000架以上,年飛行量200萬小時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通用航空企業。
2.“十三五”是通用航空產業的爆發期。2016 年3 月,中國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在京公布數據:到2015 年底,我國通用機場(含臨時起降點)僅有300 多個;三大指標:通航公司281 家,通用飛機2186 架,飛行小時73.5 萬小時。通航產業發展勢頭迅猛,過去五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0.4%、15.9%和14.9%;從業人員14500 多人,比2011 年增長6.2 倍。 但是與2020 長遠目標相比仍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3.多因素驅動通航產業發展。
①飛行審批(備案)程序簡化。將實現真高3000 米以下監視空域和報告空域無縫銜接,明確報批時限要求,解決“上天難”問題。
②需求多元,應用多元,潛在增量大。隨著收入水平提高,技術發展,通航設備使用成本下降,將催生出一批公務飛行、私人飛行、空中游覽、體驗娛樂飛行等個性化的服務的需求,與人工降雨,航空救援,防火護林,農業播種等社會公共服務需求,實現通用航空業持續高速發展。
通用航空產業發展使哪些行業受益
通用航空的發展將帶動上游飛機研發設計、復合材料、機身制造、動力系統、航電系統、機載設備承制、系統集成、整機總裝相關板塊的成長。同時對于下游通航飛行設備使用環節中的運營商、保障服務提供商帶來發展機遇。從節奏上來看,我們認為以下產業鏈將逐步受益:機場及空管配套設備、通航運營和維修、通用飛機總裝、國產飛機核心部件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