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作為國家戰略,不僅有利于國防安全,而且將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近日,筆者在上海推進軍民融合產業深度發展推進大會上獲悉,目前,上海軍民融合產業整體規模在3800億元左右,到“十三五”末,上海軍民融合產業有望突破5000億元規模。按此計算,上海市軍民融合產業需每年保持復合10%以上的增速。
作為上海市的軍民融合重鎮,閔行區占據了上海市軍民融合產業的半壁江山,承擔了建設上海市軍民融合產業基地,推動軍民融合產業集群發展的重任。
那么,軍民融合發展的動力何來?對此,閔行區區委書記朱芝松說,閔行依托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環境,以及閔行制造業的傳統優勢,重點發展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商業航天、衛星應用、船舶與海洋工程等核心產業,努力形成與國內其他軍民融合產業集聚地區優勢互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建設有機銜接、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只有打造了堅實的產業基礎,軍民融合才有可能,單向的輸血不叫融合。基于優勢產業基礎,閔行區把握科創、產業、金融、人才四大要素,著力推動軍民科技協同創新、軍轉民、民參軍全面發展。
據了解,同樣是防撞雷達,月球車和民用汽車雖然工作環境天差地別,但是工作原理是類似的。因此,通過軍民兩用技術協同創新和雙向轉化,不僅可以讓月球車的防撞雷達更可靠,民用汽車的防撞雷達也正變得更加安全。
推動軍民融合產業深度發展,真金白銀的投入也必不可少。據了解,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的指導下,在閔行區的支持下,由國有企業集團、在滬軍工企業、金融機構共13家單位共同發起設立上海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該基金將聚焦軍民融合成長型企業和軍工企業軍民融合重大項目,首期規模人民幣40億元。2016年,閔行區也成立了總額20億的“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其中也有部分支持軍民融合產業。
關于如此巨額的真金白銀投入,朱芝松介紹說,軍民兩用技術的協同創新、雙向轉化和產業化,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和精力。軍工企業、民參軍單位受限于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在軍民融合相關產業的研發、轉化、市場化等方面,需要資金、管理、運營等方面的支持。正是基于此,上海市和閔行區才積極作為,運用市場手段,發起了這只40億元的上海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
至于軍民融合的長遠發展,朱芝松表示,軍民融合還是要久久為功,因為軍工技術是買不來的,只能依靠自我創新。現在是軍民融合的黃金時代,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抱著緊迫性和自主性的理念,閔行區力爭將軍民融合做深做透,在經濟效益和國家安全之間實現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