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水區,不時有印有“巴斯巴共享用車”標志的新能源汽車行駛在馬路上。據悉,首批投入使用的共享新能源車有300輛。巴斯巴華南新能源汽車集成創新產業園作為去年三水引入總投資額最大的項目,僅用約5個月就為三水市民帶來了嶄新的應用場景:只需要下載專用APP,就能輕松享受新能源汽車租賃服務。
新的應用場景背后,是三水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雄心壯志。2017年,三水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向好態勢,經濟發展質量有效提升。其中,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預計突破千億大關。企業主體創新熱情高漲,轉型升級意愿強烈,成為三水加快實現動能轉換的關鍵。與此同時,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二十條”及配套政策等利好措施的出臺以及經濟發展環境持續優化下,三水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成為各類人才和企業家們創新創業的價值洼地。
在今年1月10日召開的中共佛山市三水區委十三屆五次全會上,三水區委書記黃福洪表示,要以更寬視野、更大格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謀劃和推動三水發展。全會首次提出“城市三水”的新發展理念,加速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在佛山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背景下,“城市三水”正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自主創新體系,為佛山沖刺萬億GDP提供更大的支撐。
重塑產業格局
先進裝備制造業領銜智造升級
2017年12月28日,華南新能源汽車集成創新產業園運營總部及共享汽車啟動儀式在三水區白坭鎮舉行。由深圳巴斯巴集團投資、運營的華南新能源汽車集成創新產業園從落戶到啟用,僅耗時約5個月,再次體現“三水效率”。
在巴斯巴集團董事長林國軍看來,項目選擇落戶三水,既看中佛山對接廣深的區位優勢,更認可佛山堅實的制造業基礎。得益于佛山優良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環境,巴斯巴落戶至今已經獲得省、市、區、鎮多級有關部門支持,成功申報6億元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基金。
巴斯巴在如此短時間落戶,是三水加快推動產業智造轉型的一個縮影。三水作為佛山的發展新增長極,近年來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施智能制造提升工程、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等工作為抓手,推動“三水制造”向“三水智造”邁進,打造千億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區,如今已形成以汽車及零部件制造、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行業為主的先進裝備產業集群。
統計顯示,2017年1—11月,三水實現裝備制造業投資190.32億元,同比增長40.1%;實現裝備制造業增加值247.59億元,同比增長11.8%;工作母機類增加值67.6億元,同比增長10.6%。近三年,三水裝備制造業總產值、增加值更以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速快速發展,2017年將有望突破千億產值,在佛山先進裝備制造業版圖中崛起一個新“千億軍團”。
產業是三水的強區之本,三水產業發展優勢在制造業,出路在創新,方向在智造。在三水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智能制造同時加快向傳統產業領域滲透,在勞動成本處于較高水平和產品質量提升的雙重要求倒逼下,傳統產業通過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據統計,去年1—11月,三水區共有154家企業備案技改項目203個。
激活創新動能
高新技術企業同比增長110%
2015年三水成功躋身“千億俱樂部”之際,國內經濟也經歷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動力“換擋”問題顯得尤為迫切,創新也被視作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這樣的背景下,企業作為創新主體,成為了推動三水實現動能轉換的原動力。
佛山市恒力泰機械有限公司成功研發亞洲首臺萬噸級陶瓷壓磚機。榮冠玻璃建材有限公司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開發了從制圖、下單、銷售整個流程的協同平臺,同時注重分析消費者的線上行為,反饋改良研發生產環節。博德精工獨創“精工轉”產品品類,形成精工玉石、精工珍石、精工原石等八大類別全產品;日豐企業在立足新型管道行業的同時,依托技術優勢拓展水暖衛浴、管道閥門等系列建材產品。
一家家三水企業創新爭先,助三水交出了一份2017年創新驅動工作的亮眼“成績單”: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133家增長到280家,同比增長110%,成功實現翻一番的目標;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超過42%,年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新增各級工程中心79家;專利申請總量增幅、發明專利申請量增幅、專利授權總量增幅位居五區前列。
市場主體創新離不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創新孵化育成鏈條的打造則為創新型企業提供了成長空間。2017年,三水高新創業中心成為國家級科技孵化器,使三水成功實現國家級孵化器“零的突破”;廣東三水合肥工業大學研究院智造工場、淼城創客空間獲認定為省級眾創空間,好幫手車載電子信息產業園等3家單位獲認定為市級眾創空間,一條包含“眾創空間+孵化器+產業園”的科技創新孵化育成鏈條已經成型,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
營造一流環境
投超百億元打造創新創業洼地
2017年12月6日,三水組團赴深圳開展“蝶變新三水、灣區大舞臺”新動能新業態招商推介活動,三水區副區長姜岳新當場向深圳的投資者、企業家表態,三水要打造成為“東方圣何塞”,主動對接廣深創新資源。去年以來,三水區、鎮各級更是頻頻出擊,主動謀求與廣深“聯姻”。
三水敢于走到大灣區前沿,吸引全球創新資源。這份自信既來源于自身良好的產業基礎以及日益完善的創新體系,也離不開持續優化的政策和營商環境。
2017年2月15日,三水區召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大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出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二十條”和31項配套政策,安排100億元扶持資金,從企業融資、科技創新、轉型升級、人才服務等方面對企業實施全生命周期的幫扶。
2017年6月20日,三水以空前規格召開“放管服”行政改革會議,提出要全面提升行政服務效能,從原本的“跟跑者”變為“領跑者”,隨后三水行政服務改革舉措頻出。如今,行政服務改革的成果正逐漸轉換成為區域新動力,工程項目報建最快29個工作日拿證,中介超市成全市中介服務改革試點,不動產抵押注銷登記業務縮至1個工作日。
此外,三水通過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到2020年全區計劃增加投入9億元,高標準新建、擴建、改建學校12所,新增優質學位13315個;通過推動衛生與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三五”期間投入不少于55億元用于衛生與健康建設,為招人留人營造更優質的教育和醫療環境。
“栽得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據三水區經科局統計,2017年,三水全區累計簽約項目175個,引資總額531.7億元,創歷年最好成績。與此同時,三水區、鎮兩級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實施“三水區創新人才團隊創業計劃”,開展“攬月行動”等舉措,積極吸引外部優秀人才團隊落戶。
2017年三水經濟工作成績單
●地區生產總值 1190億元,增長8.7%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3215.92億元,增長9.2%
●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 792億元,增長18.7%
●財政總收入 263.06億元,增長81.7%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54.38億元,增長15.3%
●稅收總額 137億元,增長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