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三重一創”為引領,做大做強新興產業,促進傳統產業升級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施“三重一創”建設工程,加強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抓好研發平臺建設和產業鏈配套,實現產業基礎基金支持全覆蓋。
“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在引領我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作用已逐步顯現,但由于建設時間短,產業布局‘碎片化’、規劃前瞻性不足、產業層次總體不高、平臺建設相對滯后、資金保障不足等問題,在各地、各具體行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蘇靜委員建議,創新規劃管理,形成一張規劃藍圖;創新公共平臺建設,促進關鍵共性技術等問題突破;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為產業發展引進資金“活水”。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要配套到位。梅勁代表認為,交通基礎設施要適度超前,我省應加強這方面工作。目前,馬鞍山這樣一個口岸城市正面臨著挑戰和機遇,想把鄭蒲港打造好,要爭取先機,做好省內港口建設的統一規劃和管理的銜接工作,發展好馬鞍山航運事業。
實體經濟面臨的嚴峻挑戰,引起代表和委員高度關注。 “要注重發揮科技對經濟的引領支撐作用,特別要注重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加大對科技團隊、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依靠創新驅動引領實體經濟發展。 ”夏月星委員說。
“報告用很大篇幅講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我們感到很振奮。 ”高曉謀代表建議,進一步加大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精準支持力度。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用好“綠色引擎”,發揮民營經濟作用
現代服務業,以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點,被視為經濟發展的“綠色引擎”。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深入開展“十大擴消費行動”。
喬東球代表認為,要充分釋放國家支持文化創意、旅游、體育休閑等新興服務業態發展的政策紅利,完善支持企業創新轉型的配套政策,放大政策支持的杠桿效應,同時進一步改善服務業發展環境,加大對服務業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現代服務業的支撐。 ”喬東球代表建議,建立細分行業的服務標準來規范引導,樹立標準意識、規則意識和品牌意識,推動制定受到普遍認可的標準。此外,要編制細分行業的發展規劃,引導社會資本合理配置,避免重復低效投資,從而促進各類服務業協同發展、融合發展及高端發展。加強國際合作,吸收國際先進的服務業發展經驗,較快地形成具有競爭力、影響力的現代服務企業。
民營經濟是最具活力的市場主體,也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主力軍。“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就要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的各項政策,進一步增強企業家信心。 ”趙玉秀委員認為,政府扶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發展,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對民企成長過程中遇到的較為普遍的突出問題,有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要進一步加強針對性,放大政策效應。
發展現代農業空間巨大,補齊發展短板,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安徽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產業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與工業相比較,我省農業產業的現代化、智能化、產業化、系統化、規范化、法制化程度還有待提高,農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侯金波代表認為,土地流轉適度規模化經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現階段的農民合作社與家庭農場已經把農民與土地等生產要素適度集中起來,對農業發展產生促進作用,還要繼續轉變農業的經營方式、生產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
“進一步提高對農產品加工業促進強農強省作用的認識,加強政策扶持,不斷優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內環境,推動我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黃勇委員認為,發展現代農業要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創新活力。
近年來,安徽省農機使用率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 “農業現代化、規模化肯定要農機現代化。 ”肖志紅代表建議,我省要盡快出臺機耕道路建設和管理辦法,制定機耕道路建設規劃,明確主管部門和管理權限,制定農村機耕道路建設技術規范,加快機耕道路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