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以來,全省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開啟了黑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嶄新征程。黑龍江出版集團作為全省龍頭文化企業集團,將進一步增強歷史使命感,以新時代、新思想、新判斷、新戰略為引領,謀篇布局,凝心聚力,努力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為文化繁榮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一、力推精品,豐富群眾精神食糧。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集團將始終堅守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嚴把質量關口,力推一批精品書、報、刊、網及數字讀物,重點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發力,同時針對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出現的新風貌、新思路、新步伐、新熱點,推出一批優秀主題出版項目。立足本土,放眼長遠,積極發掘、傳播黑龍江優秀歷史文化。創新《格言》等報刊發展,努力增強品牌張力,壯大青少年閱讀品牌集群。持續推動文化“走出去”,依托在俄羅斯、韓國設立的分支機構,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交流合作,著力打造對俄文化交流“橋頭堡”,廣泛輸出優秀中、英、俄文圖書和版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龍江聲音,建設“邊疆文化港口”。在全省持續推廣主流教材,根據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重要文件精神,集中發力打造、宣傳、推廣全國首套機器人創客通用教材,廣泛尋求渠道合作,力推機器人教育進課堂、進家庭,同步大力推廣冰雪教材、足球教材等。
二、深化改革,激發產業發展活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集團將繼續在全省發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引領作用,在夯實與中央國有大型文化企業跨地域文化資本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放活發展思路,深化改革創新,深推全省新華書店系統改革,破解重組改制后續重難點問題,對標上市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當前重點優化人才梯隊,強化人才激勵、教育、凝聚、引導;系統規范財務制度,繼續實施“飛行審計”,加強內部管控;提升戰略設計、項目管理水平,適時、量力開辟文化+旅游、+電商、+餐飲、+酒店等多元新路,推出一批多層次、立體化產業項目;注重企業文化建設,不斷提升隊伍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推動集團“二次創業”的內生動力。
三、加快創新,建設立體傳播格局。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等重要精神,依托所屬新媒體集團等機構,強化新媒體技術建設,擦亮“黑龍江網”“龍江搜索”“美食地圖”等新媒體產品品牌,做強做優政務信息化平臺、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等新媒體技術項目,打造我省的新媒體發展權威高地。持續探索數字出版轉型,以邊疆文化為特色,以海量數據資源為基礎,以“龍版網”“邊疆時空”等窗口為媒介,打造系統化主流數字出版平臺,推動“龍版網”成為全民閱讀主流信息集散平臺。發揮新建圖書配送中心“中盤”作用,提升圖書運轉效率和產品品位,當前,繼續以縣級店為側重,科學推進全省新華書店轉型升級,以提升服務水平為立足點,以“書店+”為方向,不斷優化管理、創新經營、豐富活動,形成一批覆蓋全省、具有較強文化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新型文化地標,持續為廣大市民提供寬闊的精神文化舞臺。在全省繼續大力推廣綠色印刷、數字印刷、按需印刷,提升綠色印刷率,加快建成大型數字化綠色印刷產業園區,探索傳統印刷轉型升級新路。
四、聚焦惠民,擴大文化服務職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集團切實履行和擴大文化企業職能,深度推進文化惠民,依托出版、發行及新媒體等機構和網點,大力豐富和創新公益文化活動,不斷提升文化活動質量,廣泛開展文化進鄉村、進軍營、進工廠等,立體化推動全民閱讀,多角度為百姓提供豐富精神食糧,營造優良文化氛圍。扎實做好教育服務,全力保障“課前到書、人手一冊”政治任務圓滿完成,廣泛開展教育培訓,持續推廣人教數字校園,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神和省委部署,落實扶貧攻堅任務,強化扶貧產業開發項目建設,實施“文化扶貧”,與相關部門和定點學校搭建橋梁,有針對性地推進文化扶貧相應活動,增強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同時,積極為脫貧攻堅營造優良文化氛圍、提供知識保障,為推動黑龍江文化繁榮、全面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