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蘭州市榆中縣城關鎮李家莊村成功獲批為全國首批8個田園綜合體試點之一。我們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總體要求,把田園綜合體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全面推進項目建設,努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發展目標。
一、緊盯一流,以走在前列的豪氣爭當試點建設“先行者”
一是“走出去”取經探寶。市縣主要領導帶隊先后赴成都天府源戰旗村、南京巴布洛田園東方、河南孟津縣、陜西袁家村等地實地考察,學習他們在經營管理、產業布局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做法,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思路和方向。二是“高標準”科學規劃。省市縣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高度重視該項目,多次現場協調指導工作,指出“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模式,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推進,及時總結推廣,榆中縣務必高標準、高起點規劃、設計、建設”。我們聘請北京喜闕、田園袈藍等設計公司,規劃了爛漫花海、智慧農業等十大板塊25個重點項目45個具體業態,一期規劃投資9.8億元,核心區面積6500畝,在發展壯大的基礎上,引領帶動周邊的分豁岔、上蒲家、朱家灣3個村共同發展。三是“引進來”增強合力。為加快推進試點建設工作,榆中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總指揮、縣長任第一副總指揮的項目建設指揮部,下設4個專門協調小組,分工負責試點建設日常工作。成功引進省城鄉發展投資集團,成立了棲云田園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有效破解了融資難、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與莫干山西坡民宿協會合作,打造占地90畝的特色民宿。開工建設占地350畝的棲云田園小鎮,力爭打造成全國一流的特色風情小鎮。
二、精準施策,以干在實處的意氣激活產業發展“動力源”
一是以整體效益為目的,打好“整合拳”。從2017年開始,該項目每年由中央、省市縣整合資金1.1億元,連續投資3年,榆中縣多渠道籌資4.65億元,配套實施興隆山大道(三期)6公里。建成長13.6公里的最美田園路2條。引進社會資本2億元,實現了項目資金整體效益最大化。二是以現代農業為依托,把好“方向盤”。建成占地600畝的高效設施農業大棚155座,占地100畝的生態停車場基本完工,有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水上餐廳、作坊一條街投入運營,游客接待中心主體完工,農耕博物館、民俗小吃城等項目有序推進。三是以鄉村旅游為先導,激活“產業鏈”。千畝花海初具規模,正在配套景觀廊道、婚紗攝影雕塑等基礎設施,明年將高規格全面開園接待游客。建成長150米、高60米甘肅境內最大的山體土雕,展示了具有甘肅特色的飛天、大漠、嘉峪關城樓、蘭州牛肉面、羊皮筏子,匯集了絲路文化、黃河文化和農耕文化。
三、勇于創新,以蓬勃向上的朝氣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一是“多元融資”撬動資金入股。按照“要把田園綜合體建設與‘三變’改革、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統籌推進”的要求,我們整合財政資金折股量化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占股85%。市縣財政配套支農資金200萬元,村民按照1∶1比例入股200萬元,帶動150余戶農戶入股合作社,8戶貧困戶由榆興公司愛心配股,流轉土地2600余畝,全村803戶家家是股東、戶戶可分紅。縣上計劃把財政投資的1億元量化到全縣2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每年可分紅5000元。二是“三大整合”盤活資源要素。按照自主創業、農業生產、三產服務、農產品加工、手工藝制作“五部分化”法,把全村2400人可用勞動力進行細化分解,整合了人力資源;把全村6000余畝耕地,按每畝100元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整合了耕地資源;實施棚戶區改造,把全村600余畝集體建設用地,按戶均0.4畝入股,整合了集體建設用地,有力推動了資源變資產。三是“四級分紅”助力農民增收。按照土地流轉、合作社持股、業態眾籌、單個業態盈利的“四級分紅”法,盤活農村集體資產和農民資產,將全村農戶帶入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