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是以數字、網絡為重要載體,旨在推動效率提升、優化產業結構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專家認為數字經濟是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治理數字化為主要內容。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及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可以說,推進數字化發展是實現濱州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一、濱州市數字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
在數字經濟發展中,不同的資源稟賦決定了數字經濟發展的路徑。貴州省在利用數字經濟推動經濟發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實踐,形成了數字經濟發展的“貴州模式”。貴州有自己獨特的資源優勢,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體現出了比較優勢。順應國家和省發展戰略要求,山東省濱州市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也積聚了多方面的比較優勢,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產業優勢。濱州是名副其實的實業之城,濱州現有五大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三十多項產品產量或市場份額位居全球或全國第一。濱州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初具規模,氫能小鎮、大數據小鎮、醫養聯合體等新動能加快布局,這些條件為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大數據計算等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二)電力優勢。位于濱州市的山東魏橋為全球最大鋁企。隨著濱州市部分電解鋁產能遷出和鋼鐵產能退出,將空閑出大量電能和能耗空間,電力資源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可為數據中心項目提供低廉的電力價格。
(三)人才優勢。當前,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五院十校N基地”正在加快建設,產研融合的科創體系加快構建。在人才政策方面,濱州市進一步優化人才環境,通過出臺政策,強化了人才激勵措施,最大限度地進行人才積聚,取得了良好效果。“雙型”城市建設、“智者智城志在濱州”品牌的發布與宣傳使濱州市人才匯聚。隨著機構、政策、技術等各類創新要素聚集,其人才優勢會產生放大溢出效應。
二、濱州市發展數字經濟的路徑建議
與先進地區相比,濱州市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還屬于“欠發達地區”,存在數字化基礎不夠牢固、營商環境待改善、數字經濟相關人才較缺乏、政府工作人員對數字經濟認識不深等短板,需要注意的是發展數字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組織、理念、制度、法治、倫理等多個維度,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不要盲目追求超前數字化,要避免“脫實向虛”和“假數字經濟”,應結合濱州的區位、人才、產業基礎等要素條件,循序漸進有序地發展。因此,發展濱州數字經濟的有效路徑應在“筑基引培”上尋求突破,按照“構筑數字基礎-吸引企業項目-培育產業生態-優化政策環境”發展思路,逐步形成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
(一)加強數字濱州建設,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土壤。一是全局謀劃濱州數字經濟發展,優先促進政務業務數字化,推進整合政務數據,形成堅實的政務數據資源池,通過完善數據共享開放機制,建立數據要素資源價值釋放優勢。二是筑牢濱州數字經濟發展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的優化,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必要條件。濱州數字經濟發展,可以以政務數據資源的融合為基礎,全景分析行政審批、政策兌現、融資降費、用工引才等企業服務存在的短板,加快“查缺補漏”,持續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的營商環境。三是樹立數字經濟發展新思維。以智慧城市、數字城市建設為契機,加強與研究院所合作,為政府工作人員提供周期性、專業化的數字城市、數字經濟專項培訓,促進思想解放,加快樹立符合數字經濟發展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發展意識。
(二)引培平臺型服務商,構建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加強平臺的引培力度,依托平臺加快數字經濟產業要素集聚,構建數字產業發展生態,促進數字經濟爆發式成長。一是加強對平臺型企業的招引力度;二是加大對本地大型傳統企業的支持力度,加速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利用自身傳統產業數字化,形成產業數字化比較優勢,利用平臺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數字產業生態;三是聚焦農業、健康等大產業數字化轉型以及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產業新技術,加快本地潛力平臺企業挖掘與培育。
(三)大力加強數字經濟人才隊伍建設。數字經濟發展,人是關鍵因素。人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對于企業來說,一定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最優先位置,大力加強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創新技術人才評價機制,暢通人才發展通道。對于政府來說,要提供更加優惠的吸引高端人才的政策,建立引才、成才機制;高等院校要面向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積極培養數字化復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