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服務業發展模式
近年來,科技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使科技在現代服務業中的作用日趨顯著,已經從后臺支撐變為前臺引領。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創新應用技術已成為國際科技競爭的新熱點,推動新興服務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為現代服務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模式創新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的核心,模式創新下的技術集成創新已成為關鍵,特別是以應用性、系統性、集成性為主要特征的現代服務業開始支撐技術發展,這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科技發展的主要趨勢。
服務模式創新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競爭的核心。特別是基于網絡的第三方服務模式將成為現代服務業的主流模式,信息資源、信息技術及信息網絡運行平臺日益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導因素。
事實上,在互聯網業界各路企業已經把現代服務業的三種模式演繹得淋漓盡致,并已成為企業成功的“撒手锏”。第一種是產品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模式。該模式的代表企業是騰訊、奇虎360、谷歌、淘寶、Facebook等。這類企業以一種免費的產品作為獲取用戶的途徑,然后為少部分人提供差別化的增值服務,從而成為其收入來源。第二種是產品收費、增值服務免費的模式。該模式的代表企業是聯想、惠普等PC廠商。這些企業通過賣硬件獲利,但會推出一些免費的軟件供人們使用。第三種是產品收費、增值服務也收費的模式。該模式的代表企業是蘋果公司,企業不僅銷售硬件產品,而且還吸引用戶購買AppStore中的各種軟件。
現在服務業的服務形式多種多樣,其服務大多可以歸為上述3種模式之一。分析一個企業到底應該采用那種服務模式,是企業在其市場背景下長期探索的過程,這也可以看出服務模式的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現代服務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已經越來越明顯,并改造提升了傳統產業,特別是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內容服務等新興服務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重要的新增長極,在此背景下,模式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于模式創新,很多企業都在進行探索實踐。隨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社保覆蓋人群的大規模增加,以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主的集中辦理方式由于受到經辦資源的限制,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的問題。
教育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主導產業,網絡教育及其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則是現代教育服務業的新型業態和實踐創新。奧鵬中心在遠程教育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構建了政府主導下的第三方服務與運營模式,搭建了基于網絡的一站式運營與服務平臺,形成了全過程、可量化、產品式的遠程教學服務模式,創新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傳神(中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則從科技與文化融合方面提出了語聯網的概念,并以這種創新的語言信息服務模式,徹底改變了語言服務行業的產業結構,以新型現代語言信息服務模式帶動行業的轉型和發展,并為現代服務業的模式創新提供了示范。
新興現代服務業是商業模式創新的產物,新興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又推動著商業模式不斷創新。比如,電子商務的發展壯大得益于其創新的商業模式。支付問題、誠信問題,一直是困擾電子商務發展的核心難題。為了解決這兩個難題,阿里巴巴集團打造了“支付寶服務”技術平臺。支付寶體系的實質是以支付寶為信用中介,在買家確認收到商品前,由支付寶替買賣雙方暫時保管貨款的一種支付擔保服務模式。這一服務模式充分考慮了我國國情,在解決支付問題的同時,還有效解決了交易過程中的信任問題。此外,阿里巴巴集團推出了支付寶“全額賠付”制度,成為更多網民轉為“網商”的堅實保障。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淘寶和天貓兩大網購平臺以較低成本為廣大企業和個人商戶建立了與消費者直接交易的全新網絡交易平臺,推動了“貨真價實、物美價廉、按需定制”網貨的普及。通過有效降低社會交易成本、促進社會分工協作,淘寶、天貓等網購平臺幫助更多的人進行網上購物,不僅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消費習慣,擴大了居民消費,實現了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還深刻影響零售業、制造業、物流業等傳統行業的發展方式,促進了我國生產銷售和流通領域的變革。
現代服務業發展形勢
經濟增長新“引擎”
在“新常態”的經濟形勢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已經成為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座談中曾指出,要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并將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作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內容。
對于目前的中國經濟而言,現代服務業不僅僅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重要發展目標,實際上,服務業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繼2013年服務業GDP占比首次超過工業以來,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GDP增長情況顯示,服務業的GDP占比已經超過50%。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以來,服務業已經成為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服務業內包含許多行業,其中金融、物流等行業對于實體經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值得重視,但同時也應該保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成果能夠惠及第一、第二產業。比如金融業,應該讓資本能夠合理的進入實體行業,而不應該僅僅成為數字的游戲。
新境遇帶來新考驗
“一帶一路”為包括建筑、裝修業在內的傳統服務業提供了機遇,國內企業應當將抓住發展機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構建海外市場新格局。
目前,金螳螂已搶先在海外進行布局,通過承接老撾亞歐峰會主會場、巴哈馬度假村等項目積累了一些海外工程的經驗。此外,金螳螂還在俄羅斯以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東等地設立了分公司,希望能搭上“一帶一路”政策的列車。跟裝修業形勢相似,在下一個5年之中,新的經濟形勢對于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物流行業為例,目前國內工業增長是放緩的,而物流行業雖然作為服務業卻與工業發展格外密切,可以說工業增長的放緩一定會給物流行業帶來很大的沖擊,這就意味著行業需要思考,在新的態勢下該如何更好地發展。作為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代表,目前國內的物流體系已經相當龐大,但是在標準化、現代化的程度上依然有所欠缺,而目前經濟形勢的改變又給物流行業提出了新的考驗。
作為零擔物流的代表企業,德邦物流繼年中提交IPO申請書后,近期又推出“合伙人制度”,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做業務等舉措,在新經濟形勢下,做著一種積極的嘗試。德邦物流所做的努力,正是對新形勢的一種回應。在互聯網越來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今日,現代服務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已經成為愈加明顯的趨勢。
監管要出新“思路”
在持續兩年的時間中,服務業領域出現了一大批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興企業,包括互聯網金融企業、O2O物流企業等多種形態,而這也將成為未來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趨勢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在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各個領域中,隨著互聯網應用的廣泛推廣,這些新形勢對政府的監管和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服務業特別是物流行業,對于信息技術有著天然的親近性,新的技術能夠帶來更高的效率、更統一的標準,所以,政府在監管方面,不能沿用老套路。
不僅僅是物流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中,金融改革無疑將成為金融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在金融業改革中不乏“利率匯率改革”等老話題,改革要想取得很好的推進,其前提在于政府監管方式的調整。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前監管主要依靠審批的事前監管,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今后的監管將轉變為事中和事后的合規性監管。這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體制,并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推動金融領域的發展。
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不可能只靠企業就能完成,比如下一階段服務業中重點領域的養老服務業,需要國家政策、地方政府、社區等從上至下多個機構的聯動才能取得廣泛的效果。
現代服務業發展前景
從當前的國內經濟形勢看,經濟轉型壓力相對“十二五”有過之而無不及,預計促進現代服務業大發展仍將成為“十三五”期間助力經濟轉型的核心方向。
中產崛起+人口周期,消費服務業迎來黃金發展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維持高速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2014年人均GDP已經達到7600美元左右,已經跨入中等發展國家行列。居民收入提升的背后是貧困人口的消失與中產階級的崛起,截止2015年,我國中產階級以上家庭占比約為77.8%。與此同時,我國人口結構特征的另一變化趨勢就是老齡化的加速,隨著我國1949-70年嬰兒潮2010-30年步入老年,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正加速攀升,人口老齡化和代際更替帶來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人的后市場相關需求快速爆發。一方面,隨著現代人生活觀念的轉變,對健康的需求增長帶動體育、健身、美容、醫藥服務等產業需求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新型消費群體如90后的崛起,也將對新興消費帶來巨大提升,如娛樂體育等。
助力產業結構升級,生產性服務業加速崛起。中國制造業已經從粗放增長期進入成熟期,且存在普遍的產能過剩,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將加速從“微笑曲線”的中間過渡到兩端,從制造環節過渡到研發設計、銷售流通環節。早在2014年8月,國務院就已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并要求生產性服務業落實情況需要半年匯報一次,可見政策對于生產性服務業的高度重視。根據指導意見,當前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方向主要涵蓋:研發設計、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信息技術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商務咨詢、服務外包、售后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和品牌建設。
消費性服務業中,可關注市場需求空間大,成長性好的醫療、養老、體育、文化傳媒等領域;生產性服務業中,與制造升級和信息消費相關的智能物流、節能環保服務、檢驗檢測等有望更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