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工廠”是“數字化制造”和“全球化工業4.0”的示范者,是指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尖端技術應用整合方面卓有成效的工廠,比普通工廠效益高出20%~50%,被稱為“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
我國“燈塔工廠”發展布局情況從2018年開始,全球“燈塔工廠”進行了七次評選,截至目前共有90家,中國有31家。
(一)進階之路
2018年,我國有3家企業入選“燈塔工廠”,海爾在青島的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是當時唯一一家成功入選的中國本土企業,海爾因此被稱為中國“燈塔工廠”的引路人。2019年,我國上汽大通南京工廠,成為首個入選“燈塔工廠”的中國整車企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代表的富士康,大力創建“燈塔工廠”,其深圳工廠于2019年入選。2020年,我國又有10家“燈塔工廠”上榜。阿里巴巴犀牛智造跨界發力,為服裝行業貢獻了全球首家“燈塔工廠”,是唯一一家入選的互聯網企業。寶鋼上海工廠成為本土首家鋼鐵領域的“燈塔工廠”。濰柴動力成為本土首家汽車發動領域的“燈塔工廠”。海爾率先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兩座“燈塔工廠”的企業。2021年,我國又有15家企業入選“燈塔工廠”,總數增至31家,青島啤酒、寧德時代成功入選。富士康則率先成為全球擁有4家“燈塔工廠”的企業。我國作為“世界工廠”,正在往價值鏈高端爬升,成為創建“燈塔工廠”最活躍的力量之一。
(二)現狀分析
從工廠所在地來看,我國是全球“燈塔工廠”最多的國家,約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數量遠超美國和德國。即使是歐盟,也只有23家,比我國少8家。
從企業總部所在地來看,德、法等歐盟共有26家,美國有總部企業25家。美國依然是當今世界智能制造的領頭羊、制造業頭號強者。中國有總部企業20家,其中臺資企業7家、大陸本土企業只有13家“燈塔工廠”,這說明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水平整體還落后于歐美國家。從“燈塔工廠”省市分布來看,江蘇“一枝獨秀”,有8家“燈塔工廠”,江蘇省蘇州市是國內擁有“燈塔工廠”最多的城市。
從工廠類型來看,我國“燈塔工廠”涉及行業最多,工業門類比較全。根據麥肯錫研究發現,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企業更側重于擁抱端到端價值鏈數字化轉型,并隨著個性化需求的增長、品牌化競爭的加劇以及電商業務的發展而呈現出數字化轉型提速的勢頭。
杭州要加大“燈塔工廠”創建力度杭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真正實現“新 制 造業”“數字經濟”雙輪驅動,必須要積極創建“燈塔工廠”。杭州有很好的產業基礎和現實條件。2013年以來,杭州一直積極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先后實施“機器換人”“機器聯網”“企業上云”“新制造業計劃”。2020年,全省“未來工廠”評選中,杭州最多,有6家,占全省二分之一。2021年,杭州市提出“未來工廠”計劃,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未來工廠”的若干意見》,不斷推進工業制造電氣化、信息化、智能化,持續推動制造業迭代升級。杭州要以創建“燈塔工廠”為引領,積極建設“未來工廠”,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持續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先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龍頭企業打造“燈塔工廠”。杭州作為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擁有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先天條件,現代服務業發展優勢明顯,擁有數字經濟、電商、物流、研發設計等眾多知名企業。但從產業角度看,杭州服務業和制造業仍處于割裂狀態,生產性服務業服務于本地本省產業升級的能力欠缺,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不夠。杭州要聚焦產業融合發展,圍繞“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化制造業全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數字化改造、場景創新和應用推廣,尤其是推動阿里巴巴、新華三等一批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和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杭叉集團等制造業行業龍頭發展。借鑒“燈塔工廠”案例,要全面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著力推進生產過程數字化、智能化,打通端到端價值鏈,創建更多“燈塔工廠”。
強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賦能中小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燈塔工廠”建設中,數字化改造正在向供應鏈企業延伸,而這些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是產業升級、智能制造的巨大藍海。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普遍面臨“不敢轉、不愿轉、不會轉”的“三不”問題。針對中小企業,要降低企業轉型升級成本。除了直接給補助,更重要的是整合集中各類資金、人才,打造功能全面的基礎性公共服務平臺,比如搭建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智能制造信息管理平臺、智能制造創新服務平臺等,推進智能制造裝備和系統推廣應用。公共服務平臺要突出通用性、關聯性和系統性,重點提升設備接入能力、軟件集成能力、大數據和云計算支撐能力等,滿足中小型企業需求,切實降低中小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所需的資金成本、時間成本和試錯成本。
加快推進新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燈塔工廠”“三通一平”。要大力推進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燈塔工廠”發展的基礎網絡,催生更多“燈塔工廠”應用案例。尤其是工業互聯網作為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連接的樞紐,能夠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正逐漸成為全球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高地。杭州有發展成熟的消費互聯網,可以通過消費數字化撬動產業數字化、設計數字化,以消費互聯網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要繼續做大做強阿里云ET工業大腦、淘工廠、傳化網等工業互聯網平臺,更好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要發揮互聯網軟件與信息服務優勢,將人才所具備的工業知識、管理知識、IT知識等智力資源提取形成工業機理模型,并封裝為滿足企業用戶需求的各類工業APP,推動領軍企業積極探索本行業應用案例,推廣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
加大產業基礎應用研究,補齊“燈塔工廠”核心技術短板。要強化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推動之江實驗室、湖畔實驗室和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一批科研院所,與阿里巴巴、華為杭州研究所、海康威視等一批行業龍頭以及余杭人工智能小鎮、蕭山機器人小鎮、臨安云制造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杭州紫金港數字信息產業平臺、杭州錢塘新區航空航天產業平臺等“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緊密聯動,聚焦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智能制造全過程,加大跨學科、跨領域融合創新,持續提升創新效能,突破設計仿真、混合建模等數字孿生基礎技術,開發應用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等先進工藝技術,攻克智能感知、人機協作、精益管控、供應鏈協同等共性技術,打好智能制造關鍵核心和系統集成技術攻堅戰,補齊“燈塔工廠”核心技術短板,打贏產業基礎高級化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