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制造2025”這一重要戰略綱領中,強調了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汽車產業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要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在這一新訴求下,國家為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相繼頒布實施了許多財政補貼政策。同時我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這更是實現能源戰略的重要舉措。文章通過研究我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分析其實施的效果及影響,得知政策實施效果顯著,不僅對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起到了正向推進作用,而且也倒逼我國車企提升研發能力與競爭能力,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有積極作用。此外,還結合廈門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策略,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未來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財政補貼政策進行探討。
一、我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效果及影響分析
2.1 政策實施效果明顯,產銷量大幅提高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速度加快,2013—2019年產銷量呈整體上升趨勢。201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2008—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詳見圖1.

圖1 2008—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
2.2 有利于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實現優勝劣汰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對象主要是制造商。補貼政策極大地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有利于制造商不斷提升研發能力,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持續推出新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在這樣的刺激下,傳統車廠也逐漸轉型升級,使得新能源汽車市場進一步擴大。
另外,實施補貼退坡機制,在促進新能源汽車企業創新研發能力上也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高標準的財政補貼,導致一些本該被市場淘汰的企業在政策的支持下茍延殘喘,甚至以各種手段來騙取補貼。隨著補貼退坡機制的實施,充分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作用,可讓那些技術落后、市場認可度不高的企業逐漸被市場淘汰。
二、廈門市新能源汽車發展策略案例分析
廈門市在2010年5月被國家財政部等四部委確認為第二批“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試點城市。作為“高顏值、高素質”的生態花園城市,廈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十年來,廈門市積極采取多項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5.1萬輛,占全市汽車保有量比例為3.49%,在全國排名前列。
2.1 持續完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政策激勵作用
在國家大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廈門市也積極響應,對相關政策進行不斷完善。先后出臺了許多關于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財政補貼辦法,并在國內各城市中率先制定了《廈門市2017—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辦法》及其補充通知,所設定的地方補貼資金均為國家規定標準的最高限。從表1可以看出,廈門市在地方配套補貼政策上加大力度,積極發揮資金引導作用,在政策范圍內能補盡補。全市新能源汽車推廣量不斷攀升,保有量穩步提升。

表1 廈門市新能源汽車推廣量和保有量
2.2 加快配套服務建設,提高用戶滿意度
一是采取“以樁促車”辦法,先后出臺了多項專項規劃,推動國有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推出電費優惠政策;三是推動市級充電設施政府監管平臺升級迭代,在全國創新實現平臺數據自動校驗功能;四是推動監管平臺與廈門市民卡數據貫通,使充電服務更加方便快捷。
2.3 選準推廣領域,形成示范效應
廈門市在公共交通領域率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全市在營公交車近九成為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公交車。純電動旅游客運車輛占旅游客運車輛總數的1/10.奔跑在大街小巷的網約車和巡游出租車,超過一半以上都是新能源電動汽車。
2.4 發展智能制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政府鼓勵企業建設智能工廠,促進無人駕駛、新能源領域重大技術裝備應用推廣,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支持企業申報國家、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重視新能源產業科技創新項目的發展。
2.5 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利用各種渠道宣傳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如現場展覽、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等,讓社會大眾對新能源汽車有清晰的認識,增強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除此之外,還推陳出新了新能源汽車的專用綠色車牌號碼,提高市民使用積極性。
三、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這是推進我國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內容。無論是在提升產銷量方面,還是在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和競爭力方面,均起到了顯著的積極作用。
但也要清楚地看到,國家財政補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并非完全是正向的,這期間會因財政補貼額較大而引發一些違法違規的行為,如“騙補”行為。因此未來在完善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時,必然需要實施補貼退坡機制,一方面是預防一系列違規行為,另一方面則是倒逼新能源汽車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研發能力。
3.2 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建議
其一,補貼政策的對象、方式和渠道多元化。當前財政補貼政策主要傾向于新能源汽車廠商,適當向關鍵零部件企業傾斜。政府可通過稅收減免的方式給予企業優惠,或是直接對消費者進行補貼。同時也要擴大資金獲取渠道,適當引入社會資本,推動車企轉型升級的同時,又不過度依賴政府補貼。
其二,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進程。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充電站、充電樁等,政府財政補貼也應向這些配套基礎設施傾斜。同時,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盈利模式,早日解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其三,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提升關鍵技術研發能力。需要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通過政策手段,聯合企業、研究機構、高校等多個主體組建團隊,共同進行核心技術研發。同時優化補貼結構,重視研發項目的專項補貼,刺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
其四,逐步弱化對財政補貼的依賴,建立有競爭性的激勵和淘汰機制。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已逐步退坡,并設置了更加嚴格的技術標準,逐漸淘汰低技術水平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加快技術進步,以實現產業良性發展。另外,還需要積極尋求新能源汽車“雙積分”等競爭型的創新激勵機制,從而替代推廣補貼,也可倒逼新能源汽車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
其五,健全監管機制,加強地方監管。中央政府應放權地方政府,完善地方監管體系,建立起以地方政府為主的財政監管責任機制。實行新能源汽車信息檔案登記制度,在一定年限內實施有效的動態監督。(作者:張卓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