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對廣西玉林市福綿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2018~2035年)規劃環評中,水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問題以及解決策略進行探究,旨在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效果,強化其對規劃環評決策的服務質量。
廣西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下文簡稱“產業園”)已于2017年11月首次完成規劃水資源論證,規劃面積為2342.73hm2,規劃水源為羅田水庫、江口水庫、共和水庫和南流江。2019年,根據福綿區規劃進行園區調整和規劃修編,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規劃面積為2099.14hm2,由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玉林(福綿)生態紡織服裝工業園、玉林市裝配式建筑與綠色建材產業基地“三園”組成。由于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規劃中用水量和排水量大,超出了當地水資源及水環境承載力的要求,導致該園區規劃環評結論無法確定。
一、理論基礎
規劃環評中的水資源環境承載力,主要是在規劃的流域時空方位內,在可預見的技術生產水平和科技管理水平下,以維護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為基本條件,結合規劃各時段的社會經濟水平,動態分析流域內可再生利用水資源量,對規劃的人口規模、產業結構、生產力布局等支撐能力。以此,需要對規劃環評中的水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定義內涵出發,對其理論模型進行了解,器模型基礎為水資源系統、人口系統、社會經濟系統、生態環境系統相互制約模型,以維系生態環境系統良性循環委托控制約束,同時制定明確的目標,即水資源系統對規劃方案的支撐能力和系統的協調程度。鑒于產業園的實際情況,圖1是在結合當地的產業園規劃行業的準入中建立的規劃環評中水資源承載力的理論模型。

圖1 規劃環評與水資源承載力在產業規劃中的關系模型
二、規劃環評中水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價值
水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水環境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支持能力的閾值,是規劃環評的關鍵內容,能夠持續性優化和完善規劃方案,從而形成最優方案。在規劃環評中,通過水資源承載力分析,可以不斷優化規劃區排污規模、排污位置、排污標準等,并對規劃區功能定位、規模、布局、產業結構等進行持續優化。
由于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規劃環評會召開時,產業園區的水資源論證尚未完成,導致該園區的規劃環評排放量無法確定,專家不認可規劃環評的結論。在提倡經濟增長和保生態的背景下,為決策者提供合理的建議,使規劃環評與水資源承載力在產業規劃中的地位就更加突出了。
由此可見,在規劃環境中水資源環境承載力分析的作用為:對規劃區開發規模合理性進行判斷和分析,明確是否需要削減、優化開發規模;從水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出發點,對規劃區產業定位的合理性進行精準判斷,從而明確是否需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規劃區排污規模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判斷,明確是否需要提高水沖服利用率、中水回用等措施,從而減少排污量;對規劃排污執行標準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優化;對規劃區排污口位置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優化與完善。另外,由于自然條件、氣候、地理位置等影響,部分地區的地表水、徑流總量等比較少,再加上大量水電站的建設,更加減少了徑流總量,同時區域的人工取水,這主要是因為水環境承載力較少,徑流會逐漸變慢。由此可見,水資源環境承載力分析在規劃環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區域規劃策劃階段,需同時考慮規劃環評的要求,從源頭控制潛在的水環境破壞因素,減少環境干擾因素,有效保護當地水體,并在此基礎上持續修正環境方案,從而不斷優化整體產業規模及構架等,確保項目定位的合理性。
三、規劃環評中水資源環境承載力分析技術的程序與方法
在規劃環評中進行水資源環境承載力分析,需要通過量化計算和指標評價兩個步驟。在量化計算中,需要在水資源供需平衡基礎上量化計算,可以對水資源承載狀況從宏觀上了解,并對規劃實施所帶來的產業結構、規劃布局變化及對當地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影響進行分析,一旦出現超載現象,需要提出可行的調整方案;如果沒有超載,需要對承載潛力進行量化計算,并合理調整規劃方案,并為方案優化提供依據。在指標評價過程中,需要對具體的研究對象的具體屬性進行詳細了解,包含水資源子系統、人口子系統、社會經濟子系統、生態環境子系統等,彼此之間相互耦合而成。
產業園區規劃至2035年,三個園區的新增年取用水總量約4556萬m3/a,廢水量約3569萬m3/a。產業園區由于納污水體為南流江,根據《2018年南流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方案》的要求,該區域的水資源環境承載力有限,不能接納產業園區規劃的排污量。由于產業園區需要從南流江取大量的用水,同時使用之后排入南流江。根據這種情況,那只能設定一個滿足政策要求的取水量和排污量,同時,再增設一個可行的中水回用值,并且規劃好取水口和排污口的位置。這樣,才能滿足整個產業園的規劃。其中,量化計算過程為:流域內水資源狀況分析,結合規劃范圍,需要對水資源承載力分析的流域進行明確,并對當其的水資源自然條件、水利工程建設條件進行綜合性分析,從而確定水資源數量、質量;預測水資源量、可開發利用量,結合當地水資源條件、水資源開發利用趨勢等情況,對區域水資源的供給能力進行綜合性預測和分析;對社會需水情況進行預測,結合規劃方案,可以對規劃區內的社會經濟情況進行合理分析,并結合社會經濟目標要求,確定人口、城鎮化進程、三次產業結構、生態環境未來保護趨勢等。以此為依據,對生產、生活、生態用水效率、效益定額等進行明確,精準計算各個子系統的需水量;要合理分析水資源供需平衡狀況,并將分析結果作為調整和優化方案的重要依據,當區域總蓄水量超過水資源科利用量時,需要對用水規劃進行調整。工序平衡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供需平衡指數=區域水資源可利用量/區域水資源總需水量在指標評價過程中,水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指標,即協調指數,可以對水資源系統承載的規劃方案壓力與水資源系統支持力的相對關系進行分析:
協調指數=水資源系統承載的規劃方案壓力指數/水資源系統支持力指數通過協調指數,對社會經濟環境巨系統的變化與水資源系統之間的協調狀況進行分析,當協調指數小于1時,說明處于系統內部協調狀態內。
基于區域的水源配置及節水技術的推廣,合分析南流江水資源長序列資料和近年包括流域內城市供水,以及跨流域調水等工程的強烈人為干擾,總的水文態勢是流域枯水時段因流域調節、城市用水回歸而顯著增加。南流江在郁江引水工程竣工后,南流江橫江水文站斷面徑流量增加。另根據《自治區水利廳關于印發廣西玉林市龍云灌區工程規劃報告審查意見的通知》(桂水規計〔2019〕83號),未來將從蟠龍水庫引水10m3/s至南流江流域,其實施后將進一步增加南流江的水量。
因此,節能環保產業園工業用水自南流江取水量能夠保證。由于園區受建設現狀和近遠期規劃的影響,現有的排污口與擬建的取水口有沖突,由于用于附近的水文站有管理要求,南部需要從南流江取水,全盤考慮后重新調整園區的取水口和排污口。經過論證后,產業園區的取排口調整如圖2所示。
確定好區域可用的取水量和現有技術可支撐的中水回用規劃后,排污量仍超當地水環境承載力。減少企業的排污還是調整入園的產業,還是尋找增加現狀的環境容量?雖然從圖1已經可以看出這層關系,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對論證分析區域水資源承載力影響因素,形成系統化的指標體系,并利用層次分析法、各項指標的影響函數等,對規劃方案與水資源系統之間的協調指數進行精準計算,通過計算結果,對水資源系統的水資源數量與質量、可利用量、開發利用狀況、動態變化對水資源承載力的影響等進行準確反映。因此,確定好排污量與實際的水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差量后,如何尋找這個數值是最為迫切。通過論證,區域的減排量需要將區域污水處理廠、養殖場等排污單位騰出,并提高園區污水廠的排水標準,才能夠滿足區域水環境容量。

四、規劃環評的實踐應用
規劃環評是一種全方位的綜合評價模式,水環境資源承載力是其重要的構成要素,可以對潛在性的水環境影響進行客觀預測和評估。
4.1 明確規劃環評內容
環境規劃不僅要包含排污標準、排污位置、規模等要素,同時還需要對產業構架、規劃布局、性能定位等環境要素進行充分融合。特別是區域產業園區規劃中,定位好產業鏈后,規劃環評需要對開發規模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并合理評判現有的項目規模,并結合評估結果決定是否要進行規模優化、惠民削減。區域對區域的資源進行分析可行性,并結合現有技術分析論證規模,盡可能滿足環境容量的前提下進行布局,符合當地的“三線一單”的要求。因此,水環境承載力涉及到眾多因素,尤其要注重對現有產業架構進行劃定;在進行排污規模規劃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排污量減少措施,對現有水資源利用效率進行優化。此外,還需要對排污位置進行合理設置,對排污口所處位置進行合理優化。
4.2 建立模型
根據規劃的內容確認好相關的影響因素建立影響模型,從頭逐一排查,調整相關的因素使得數據得到優化。模型可以是簡單的線性關系到立體模型。
4.3 計算相關因素
規劃環評中包含很多計算因子和計算模式。在對相關產業進行全方位分析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污染特性因子進行計算,如水環境承載力與氨氮、COD、總磷等因素相關。信息時代,規劃環評流程中不斷融入信息化技術,為規劃環評創造了良好條件。從現狀看,水體環境受到多種污染物影響,要對潛在的排污總量、氨氮、總磷等影響要素進行綜合計算。
4.4 可行性建議
規劃環評包含排污規模、排污位置等核心要素,這些要素對水環境承載力具有決定性影響。一旦當地實際水環境污染情況超過了水體承載力的最大限度,就會導致現有污染規模的擴大。基于此,在對水環境承載力進行評估的同時,還需要制定針對性的優化建議,并全面優化現有排污標準。例如本次產業園中規劃的印染企業,其印染廢水屬高污染廢水,污染成分較為復雜,會加大整體處理難度。所以需要相關部門制定可行、合理性的處理方法,明確合理的排污指標及相關的設施布設。
4.5 優化評價對策
相關部門要明確評價思路,重視評價工作的整體性,要對各種資源及環境要素進行綜合考量,尤其要分析彼此的關系,尤其要對水資源環境復合系統整體承載力進行評價。此外,相關部門還要對短板因子進行重點評價,對制約規劃實施的資源、環境短板要素進行重點評價,要區分層次,明確不同屬性、不同層級的規劃決策需求,提出針對性的決策建議,滿足環境管理要求;還要強化合理性,確保選擇有代表性的基礎資料和數據,選擇簡單適用的評價方法,確保評價結論的可信性;要對評價流程進行規劃,明確規劃環評內容,并有效識別資源與環境制因素,通過圖表形式,監理規劃要素與資源、環境要素之間的動態聯系,明確評價重點、評價要素,最后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得出評價結論,并以此為依據優化調整規劃、布局和結構。
五、結語
綜上所述,水資源環境承載力分析在產業園規劃環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需要對各個評估要點進行綜合考量和分析,建立理論模型后,逐一解析,尋找最好的平衡點進行論證,為維持良好的水環境提供依據。(作者: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