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產業園是依據循環經濟理論和工業生態學原理建立的一種新興工業組織形態,通過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循環途徑改造產業系統,以實現物質閉路循環和梯級利用;通過建立產業系統的“產業鏈”形成工業共生網絡,以實現對物質和能量等資源的最優利用,最終建立可持續的經濟系統。
我國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形成和發展大體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產業園大多由再生資源企業聚集而成,園內企業以獲取再生資源為生產經營目標。第二階段多數是各級政府為推動循環經濟發展而投資興建的,這種模式將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形態,在獲取再生資源的同時,擔負起社會的經濟循環功能。我國各地在發展石油石化循環產業園方面作了大量嘗試,建設了一批石油石化循環經濟產業園,成為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標桿。
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是國家在舟山的重大戰略布局,是實踐“一帶一路”偉大戰略構想的現實舉措,是舟山自貿港區建設的核心項目。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始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觀,按照“國際一流、綠色環保”的發展要求,突出外向型特色與海洋產業一體化、集群化發展,滿足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發展要求,以石油精煉為基礎,重點引進國際先進的化工生產技術,重點發展乙烯、丙烯、碳四、碳五碳九、芳烴五條產業鏈,堅持差異化發展,打造各具特色的石化功能區。
吉林松原石油化學工業循環經濟園區是2011年10月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省級工業園區。從2020年起,園區圍繞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產業,實施龍頭項目帶動戰略,力爭打造百億規模的產業集群。
欽州石化產業園成功創建為西部地區首個國家級綠色化工園區,被列入全國第五批智慧化工園區。園區以中國石油千萬噸煉油、百萬噸芳烴、華誼欽州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乙烷制乙烯等龍頭項目及三墩片區建設為依托,全面提升烯烴、芳烴供應保障能力,重點規劃發展煉油副產品加工增值產業鏈、聚酯產業鏈、烯烴多元化產業鏈、磷化工及生物化工產業鏈等四大產業鏈,按照“五個一體化”的國際化工園區發展模式開發建設,為入園投資者提供優質的投資環境。(作者:黃曉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原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