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調研情況,分析了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現狀及成效,研究分析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1.1 產業規模
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具有良好發展基礎。根據調研統計,2019 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約3 300 億元,與2013 年相比,年均增速14.1%,其中資源循環利用、節能、環保三大產業產值分別從800 億元、450億元、250 億元增加到2019 年的1 500 億元、1 000 億元、800 億元,環保產業增長迅速。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下降為約3 200億元,如圖1 所示。
1.2 節能環保產業集聚情況
1.2.1 產業空間布局
根據2021 年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調研結果分析,湖北省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3 類產業空間布局情況如下:
1)高效節能:節能鍋爐(窯爐)制造產業主要集中于武漢、黃岡;節能電器制造產業主要集中于武漢、荊州;節能通用設備制造產業主要集中于襄陽、黃石、隨州;綠色建材制造產業主要集中于武漢、宜昌、襄陽、荊門、咸寧、黃岡;綠色照明制造產業主要集中于鄂州、宜昌、荊州;智慧能源及節能服務業主要集中于武漢、襄陽。
2)先進環保:環保工程及服務產業主要集中于武漢;環保材料及裝備制造產業主要集中于宜昌、襄陽、黃石、鄂州、潛江;環衛裝備制造產業主要集中于隨州。
3)資源循環利用:“城市礦產”加工產業主要集中于荊門、襄陽、黃石、孝感、十堰、咸寧;再生紙產業主要集中于荊州、孝感;工礦固廢綜合利用產業主要集中于武漢、宜昌、荊門、襄陽、黃石、黃岡;生物質廢棄物利用產業主要集中于荊門、荊州、十堰、咸寧、恩施、潛江。

圖1 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產值
1.2.1 重點骨干企業
根據本次湖北省節能環保企業調查統計,年收入1 億元以上的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骨干企業260 家,年收入50 億元以上頭部企業共13 家。各細分領域重點企業(按收入)如表1 所示。

表1 重點企業分布
1.3 技術創新情況
1)專利及技術創新。湖北省節能環保領域專利情況為發明專利占比18%,其他專利占比82%。本次調查的節能環保企業約404 家擁有專利授權,擁有專利授權的企業占節能環保企業總數的31%。本次調查范圍內節能環保企業共獲得專利授權13 927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 475 項,占節能環保專利授權總數的18%。截至2020 年,在節能環保領域基礎研究方面,湖北已建成7 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3 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在技術研究方面,圍繞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資源綜合利用、土壤環境與污染修復有毒污染物防治、氣體污染治理和煙氣除塵等領域布局建設了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1 家。
在節能環保領域,湖北省不斷推進創新驅動,科研產出效率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間,共獲國家科技獎21 項,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在固廢污染治理方面,實施了“市政污泥與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電子廢棄物綠色循環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等重大項目,為固體廢棄物無害化、穩定化、減量化處理降低財政成本及負擔;在節能方面,武漢光谷藍焰自主研發第四代生物質熱解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農林剩余物能源化高值化清潔化利用和環保條件下的工業化生產模式。2019 年湖北登記綠色技術創新領域重大科技成果170 項,相關成果正在加速轉化。
2)高新技術企業分析。截至2021 年,湖北省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72 家,占全國總數的3.61%,其中節能環保企業有25 家,涉及節能玻璃、節能電源配件、節能風機、固廢綜合利用、環保監測儀器制造等領域;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的企業達22 家,其中節能環保企業上榜4 家,包括格林美新材料、湖北東貝機電、回天新材料、江漢石油機械廠等企業。

二、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成效與存在的問題
2.1 發展成效
1)產業集聚效應持續顯現。湖北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已經成為特色鮮明、優勢凸顯、潛力倍增的制造業強省。近年,連續出臺《加快新舊動能轉化的若干意見》《推進十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工業經濟穩增長快轉型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2018—2020)》《湖北省萬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指導文件和方案,加快推進了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在各級政府的積極引導培育下,已形成武漢經開區節能電器、武漢市環保工程服務、荊門高新區“城市礦產”加工、荊門磷石膏綜合利用、大冶“城市礦產”加工、大冶湖高新區換熱器隨州曾都環衛裝備、廣水節能環保風機等特色鮮明的節能環保細分領域產業鏈集群,部分產業鏈集群規模達到全國前列。
2)培育形成一批龍頭企業。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通過10 a 來的引導培育,湖北省不斷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全省節能環保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已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其中,包括長江生態環保集團、都市環保工程等先進環保企業,中建三局綠色產業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等高效節能企業,格林美新材料、駱駝集團等資源循環利用企業。
3)培育形成較多數量的優勢領域。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通過十多年的培育引導,在“城市礦產”加工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低熱值煤氣利用、預拌混凝土、節能電器及智能控制、生態環境修復、工業煙氣治理、節能建材窯爐及換熱器、生物質綜合利用、冶金渣綜合利用等眾多領域形成競爭優勢,優勢細分領域產業集聚數量之多居中部地區前列。
4)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湖北省不斷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節能環保產業創新體系逐步完善,在創新平臺建設、核心技術、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突破,產業鏈配套能力不斷加強。在節能環保領域,我省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7 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 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3 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8 個、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臺3 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共21 個,節能環保類科技創新平臺數量居中部地區前列。
2.2 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十三五”期間,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與東部發達省份相比產業規模差距明顯,與中部河南、湖南等省份相比發展速度偏慢。
1)整體競爭力不強。與中部省份節能環保產業相比,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靠前,但發展速度偏慢,與東部發達城市相比,差距明顯;大型龍頭企業偏少偏小,龍頭骨干企業帶頭帶動作用有待進一步提升;大部分企業創新能力不足,擁有核心技術、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多,科研平臺成果轉化數量偏少,產學研合作機制有待完善。
2)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不夠均衡。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在環保工程勘察設計、生態環境修復、水泥窯協同處理、低熱值煤氣利用、預拌混凝土、智能電力控制、節能窯爐及換熱器等細分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優勢,但在環保裝備制造、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綠色照明、節能服務等領域短板明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不夠密切,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不夠均衡,磷石膏綜合利用產業培育不足。
3)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不足。隨著國家及地方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節能服務產業不斷發育,呈逐年上漲趨勢,第三方環境治理服務、第三方監測、環保管家、能源托管、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 模式)、“綠島”模式、智慧環保、智慧能源等節能環保新業態先后涌現,東部發達省份紛紛將節能環保服務產業做為重點產業進行強力扶持。與之對比,目前湖北省節能服務業扶持力度偏弱,生活垃圾處理、市政污水處理等領域環保工程服務市場大部分被外來企業占領,整體規模偏小,第三方環境治理等新業態推廣速度較慢。
4)發展環境不夠優化。節能環保產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發展具有很強的政策依賴性,資金需求量大,國內市場競爭激烈,與一般產業相比,更加需要頂層設計引導和政策支持。相比東部省份及中部地區湖南省、河南等省份,湖北省頂層設計及專項扶持明顯不足,產業資源整合力度不夠,扶持力度不夠大,缺乏環保裝備類專業園區,仍然存在融資難融資貴、低價惡性競爭、科研人才外流等問題。(作者:吳雪蓮 萬迎峰 李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