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對中部5 省、東部4 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情況分析,結合上一節探討關于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存在的問題,對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今后的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中部5 省、東部4 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經驗與啟示
通過中部5 省(湖南、河南、江西、山西、安徽)、東部4 省(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總結分析,初步了解這9 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東中部省份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先進做法、經驗,主要概括為以下5 點:
一是注重頂層設計。山東、浙江、河南、湖南等省出臺了“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專項規劃或方案,江蘇確立了打造世界級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目標,山東、浙江確立了2020 年萬億產值目標,河南確立了2025 年萬億產值目標,安徽提出打造“中國環境谷”,廣東早在2012 年確立了產業發展居全國前列目標;山東重點打造32 個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廣東重點建設14 個節能環保產業基地,江蘇重點支持鹽城、宜興2 個集聚區建設,浙江重點建設杭州、寧波、紹興、嘉興、湖州、臺州等產業基地,河南重點打造鄭州、洛陽、許昌等3 個集聚區;江蘇牽頭成立了長三角生態環保產業鏈聯盟,廣東省聯合組建了粵陜甘環保產業聯盟,山東、浙江成立了省級節能環保產業聯盟,湖南成立了省節能服務產業聯盟。
二是扶持力度大。河南開展省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首批示范基地包括延津、長葛、商城、光山等4 個地區,出臺靜脈產業園建設行動計劃,河南城發環境(河南投資集團控股)2019 年、2020 年收獲20 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其中14 個位于河南省內,快步躋身國內環保行業第一梯隊;河南長葛對符合條件的再生資源企業,按其繳納的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80%獎勵企業,迅速集聚了70 多家再生金屬企業,年產值近千億元。湖南省出臺加快環保產業發展實施細則,對從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 億元的企業,按地方財政貢獻年度新增部分的50%給予獎勵;對從事環保裝備制造、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 億元的企業,按地方財政貢獻年度新增部分的70%給予獎勵,“十三五”前4 a 環保產業年均增速達到20%。
三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化高效結合。安徽合肥蜀山區“中國環境谷”抓住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氣污染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批復機遇,組建科研及成果轉化平臺公司,采取“科技招商”模式,3 a 時間迅速集聚了27 個省級以上環境領域科研平臺、150個科技型企業,環保產業營收從2019 年的50 億增加到2020 年的超百億元。江蘇鹽城高度重視科技引領作用,引進了清華大學等22 家實體研發機構,建成十大國字號研發平臺,聚集行業領軍企業、上市公司及重點企業130 多家,節能環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由2010 年底的350 億元增加至2018 年底的1 490 億元。
四是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江蘇省出臺綠色債券貼息、綠色產業企業上市獎勵、環責險保費補貼、綠色擔保獎補等政策,推出“環保貸”等綠色金融產品,截至2021 年6 月末,全省綠色融資余額1.5 萬億元,“環保貸”投放貸款220.64 億元;浙江探索開展了“碳賬戶”金融應用、“綠能碼”“兩山銀行”等創新實踐,支持湖州市建設南太湖綠色金融中心,與國開行浙江分行建立綠色金融戰略合作關系。廣東出臺碳排放權抵質押融資規范等地方標準,陸續推出“碳排放權抵押貸款”“林鏈貸”“排污權質押融資”“綠票通”等信貸產品和信貸模式,開展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工作,成立綠色金融平臺-綠色金控集團,綠色金改試驗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山東創新綠色票據再貼現直通車制度,累計投放15.6 億元,探索開辦固廢貸、合同能源管理融資等綠色信貸專項產品;湖南陸續推出了排污權、能效信貸、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等多種抵質押貸款新方式,20 家銀行機構推出82 款綠色金融產品,積極組織綠色投融資培訓及項目對接活動;安徽支持浦發銀行合肥分行成立綠色金融中心,截至2021 年9 月末,該分行綠色信貸規模近70 億元。

五是積極搭建政府服務平臺。安徽遴選、發布“五個一百”推介目錄,建設了省級節能環保產品技術對接平臺,開展“四送一服務”專項工程為節能環保企業排憂解難;浙江建設了省級環保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組織開展節能環保產業博覽會、智慧環保論壇、環保技術推進會、科技創新對接會等,湖州等地區發布、宣貫節能環保產業政策清單工具書;江蘇建設了“環境醫院”“環保超市”等服務平臺,鹽城環博會已經成為環保產業的年度盛會;山東分年度發布綠色低碳技術成果指導目錄,積極舉辦節能環保產業博覽會、先進技術供需對接會;湖南建設了湘江節能環保協作平臺,組織開展節能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專題推介會。
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1)注重頂層設計。建議研究制定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行動計劃,明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布局,實施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卡脖子”技術、重大工程等攻堅行動,加速推動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高效發展。
建議研究組建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三角”節能環保產業聯盟。建立省節能環保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邀請相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包括用戶加入聯盟,研究解決專業技術瓶頸問題,探討產業鏈高端化發展思路,推動企業間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組織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大型國有環保企業、上市環保企業、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等單位發起設立“中三角”節能環保產業聯盟,著力搭建產學研用合作交流平臺,推進產業鏈供應鏈互聯互通、協同協作,將“中三角”地區打造成全國有影響力的節能環保產業綜合集聚區。
2)實施精準扶持。根據本省發展特點,遵循“扶優扶強”原則,開展節能環保重點扶持企業培育遴選行動;圍繞環境服務、磷石膏利用、節能服務等短板弱項環節,結合前瞻性布局要求,出臺專項支持政策;圍繞產業鏈短板弱項環節及湖北省重點招商布局開展精準招商,引進國內外單項(隱形)冠軍企業,給予項目落地優惠政策,實現產業上下游產業聯動發展。3)創新產業融資方式。借鑒浙江、廣東等創新發展綠色金融經驗,完善綠色金融制度,探索發展綠色保險、綠色擔保等新金融產品,加快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落實排污權質押融資等融資利率降低政策;設立省級節能環保產業投資基金,積極拓寬產業融資渠道。
4)加強科技創新公關。充分重視節能環保產業技術密集特點,圍繞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領域關鍵共性技術難題,開展“卡脖子”技術聯合攻關,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有力推進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積極創建國家級綠色技術創新綜合示范區。
5)擴大市場有效需求。圍繞擴大節能環保產業市場供給需求,出臺省級節能環保相關規劃,開展節能減排專項行動及市場整治行動,拉動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重點研究出臺湖北省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高資源產出率、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等指標要求,支持磷石膏資源化利用技術攻關活動及激勵政策,有效擴大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市場需求。
6)強化數據信息支撐。根據《節能環保清潔產業統計分類(2021)》(國家統計局令第34 號),建立湖北省節能環保清潔產業常態化統計制度,分年度發布節能環保清潔產業統計報告。(作者:吳雪蓮 萬迎峰 李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