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作為現有廣東主要的模具產品集散基地,各類模具產品品種齊全,產業集群優勢明顯。
本文結合東莞市模具產業集群特點,繪制了東競市模具產業標準圖譜,圍繞標準制定及時性、標準內容適應性、標準技術先進性分析模具產業標準現狀,并對東莞市模具產業標準制修訂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模具產業鏈標準圖譜,是依托產業鏈,從標準的角度出發,將產業鏈中的各組成部分及其標準情況進行梳理,形成與產業鏈具有關聯性的各典型設備產業鏈標準圖譜。依托模具產業鏈,根據技術、標準、產業發展現狀,從穩定產業鏈、暢通供應鏈的角度出發,采用目標分解、流程分析、組織劃分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系統分析。綜合價值鏈s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等多維度,先構建產業鏈及產業鏈標準體系,再構建與產業鏈和產業鏈標準體系相對應的產業鏈標準圖譜。通過構建產業鏈標準圖譜反映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技術共識,研判產業技術發展趨勢。
東莞市模具產業鏈標準圖譜構建
(1)模具產業鏈
模具產業鏈界定為從模具生產所需構建到終端產品制造的各生產部門的完整鏈條。即,以模具典型案例的生產制造為中心,按照上游為模具生產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為模具生產加工,下游為終端應用的方式建立產業鏈。其要素為模具生產所需原材料零部件、生產加工、應用。
(2)模具產業鏈標準體系
圍繞模具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建立由術語與標識、信息技術及管理形成的基礎共性標準;由模具產業原材料和零部件形成的模具上游原材料、零部件標準;由沖模、塑料模、壓鑄模、鍛摸、粉末冶金模等10類模具形成模具產業中游生產加工標準;由汽車、家電、醫療器械及其他等形成的模具下游應用標準,為主體的模具產業鏈標準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模具產業鏈標準體系示意圖
梳理匯總模具產業鏈國內現行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共發布393項,其中國家標準116項(采標22項),行業標準277項,在研標準11項。從標準發布實施的日期分析,1985年至2000年發布實施的標準有72項,2001年至2015年發布實施的標準有235項,2015年后發布實施的標準有130項3從國內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及實施情況來看,共發布實施標準43項,按照發布機構所在區域劃分,中字頭行業協會商會27項、廣東地區行業協會商會16項、東莞地區行業協會商會0項0。
(3)模真產業鏈標準圖譜
模具產業鏈標準圖譜是以產業鏈標準體系為基礎,包含產業鏈信息、產業鏈技術標準,將產業鏈標準體系涉及的標準以鏈式圖的形式進行展示,便于從產業鏈上下游的角度系統性分析各類標準的協調致性,通過產業鏈的內在關系明確各標準技術關聯性£根據上述研究,模具產業鏈標準圖譜包含模具產業鏈各部分分類和產業鏈標準信息。模具產業鏈標準圖譜(見圖2)中所列標準為相關國外標準、國家標準s行業標準和國內團體標準,其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代表了國內液壓機產業的基本技術標準要求;而具有市場特質的團體標準則代表了整個行業高水平技術標準方向。

圖2 模具產業標準圖譜示意圖
模具產業鏈標準譜圖分析
(1)標準及時性
模具產業鏈從現行相關國內標準來看,從標準發布實施的日期分析,1985年至2000年發布實施的標準有72項,2001年至2015年發布實施的標準有235項,2015年后發布實施的標準有130項。2001年至今發布的標準占模具現行有效標準總數的74.42%左右。總體來看,模具的標準制修訂較為及時。(2)標準適用有效性
以現行使用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落腳點來看,基礎通用類標準有10項,占模具現行有效標準總數的2.2%,模具產業鏈上游組成構件類標準有316項,占模具現行有效標準總數的68.3%,其中零部件占67.5%;產業鏈中游產品類標準有99項,占模具現行有效標準總數的21.4%;產業鏈下游通用操作規范類標準有37項,占模具現行有效標準總數的8.0%。從標準產業鏈分布看,模具產業鏈零部件標準數量多,基礎標準數量少,普通模具標準數量多,高端模具標準數量少;在模具下游應用量較大的電子、IT、醫療器械等領域沒有專門的標準規范,在模具綠色化、智能化、自動化領域等方面也缺少適用的標準體系。總體來講,模具標準化工作滯后于產品開發和市場需求。
(3)標準技術先進性
因為我國的模具生產加工技術和工業化都是從國外引進開始,基礎技術薄弱,基礎材料和基礎制造工藝技術沒有很好的積累和經驗總結,對國外核心技術和產品依賴性很強《目前,我國模具產業鏈標準圖譜顯示在模具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還存在標準缺失,局精密化標準采用國際標準22項。所以東莞在精密部件、高精度控制及自動化、智能化模具標準的制定方面,與國外技術發達國家相比先進性較差。
東莞市模具產業鏈標準制定建議
(1)梳理短板,沉淀共性標準
應梳理產業鏈的短板、瓶頸等共性問題,開展基礎共性技術標準研究、關鍵制造和檢測技術標準化能力建設工作,提升中高端產品的工程化、產業化、標準化水平,構建“理論設計、產品研制、應用驗證”的全流程標準體系支撐能力,提升產業自主創新發展能力。具體涉及:自動化、智能化模具等中高端關鍵部件的技術標準攻關和標準應用驗證。圍繞3D打印等高端模具產品的正向設計、先進制造、關鍵工藝、動態性能測試等共性技術標準研究。
(2)需求導向,配套指導標準
應以重點應用領域的需求為研究落腳點,提煉出中高端模具產品技術、標準、專利綜合研究的通用方法和路徑,形成標準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理論,指導全社會力量投入重點應用領域中高端模具產品攻關。主要攻關方向涉及:面向重點應用領域的具有局精度、局速的中局端模具核心及關鍵部件制造標準;面向模具重點應用領域的的關鍵技術,如用于液晶電視背板沖模、硫化膠嚢模具等生產關鍵技術標準。
(3)打通鏈條,挖掘產業鏈標準
應致力于建立連接模具行業的工業全系統、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和支撐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形成新代信息技術與模具工具行業深度融合的新興業態與應用模式,形成互聯網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擴展的核心載體。
結語
通過開展模具產業鏈標準圖譜研究,建立模具產業鏈與標準鏈的映射關系,繪制產業鏈標準圖譜,有利于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標準創新活力,逐漸建立模具制造領域的“東莞模具”區域公共品牌,以標準助推東莞模具產業附加值提升。(作者:李春雨 李潤水 辛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