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平潭綜合實驗區海洋經濟現狀、優勢和短板,針對海洋經濟規模小、基礎差等問題,從打造國際旅游島、藍色糧倉、海洋能源基地和對臺合作基地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平潭綜合實驗區海洋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一、主要短板
結合現有發展情況,平潭海洋經濟發展還面臨巨大挑戰,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
(一)規模總量相對較小
平潭海洋經濟生產總量在福建省所占的比重不到2%,排名在沿海地市的末位,海洋經濟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海洋經濟總量與晉江市、石獅市、連江縣等福建省內縣市及普陀市、定海區、岱山縣等國內百億級海島縣均存在較大差距。與福建省內福州市、廈門市千億級的海洋經濟總產值,以及國內上海市、青島市、寧波市、威海市、大連市等千億級海洋強市相比懸殊。

(二)產業發展不平衡
1.海洋漁業方面
近海養殖海域空間有限,深遠海養殖處于起步階段,缺乏針對性的漁業扶持激勵政策,現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范圍較小,良種場建設、水產品培育能力不足,水產品深加工領域涉足較淺,沒有形成集產、運、供、銷以及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
2.濱海旅游方面
濱海旅游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雖持續增長,但游玩方式以觀光為主,過夜旅客和停留天數較少,旅游回報率相對較低,尚未形成“食、住、行、游、購”一體的旅游產業鏈條。旅游項目、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對標國際化還有較大差距,外籍旅客來嵐旅游不多,國際知名度有待進一步培育。
3.海洋交通運輸方面
海上交通運輸業在運力規模上具有很大優勢,貨物吞吐量集中在對臺方面,總量在福建省的份額占比較低。
4.海上風電方面
風電場規模相較福建省其他沿海地區偏小,根據2017年國家能源局批復,福建省海上風電總規模為1330萬千瓦,包括福州市、寧德市、莆田市、漳州市和平潭共17個海上風電場。從各設區市規劃面積看,平潭海上風電場規劃面積最小,規劃容量也最低。風電研發、設計、裝備制造、組裝、運維、培訓等可再生能源產業鏈尚待完善。
(三)海洋產業基礎設施不完善
現有漁港30座,其中,中心漁港1座(平潭東澳中心漁港)、二級漁港6座、三級漁港23座,主要為漁業生產服務,漁港建設標準普遍較低,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港口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現代種苗、集約化養殖、精深加工等海洋特色產業園區缺乏,支撐海洋產業發展的專屬空間和配套基礎設施明顯不足,不利于招商引資,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業項目順利落地。
(四)創新要素亟待突破
除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平潭缺少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以及產業技術開發、中試、成果轉化孵化等專業公共服務平臺,海洋研發創新人才、工匠型技能人才缺乏,加之廈門、福州對海洋創新企業、項目和人才的虹吸效應,走“以創新要素驅動為核心”的道路,發展海洋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海洋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短期內難度較大。
(五)體制機制尚未形成合力
海洋經濟發展涉及產業、資源、科技、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統籌協調的事項和部門多。平潭涉海條塊分割、管理力量分散,協同配合還不夠緊密。
二、發展對策
海洋是平潭最大的底色,具有發展海洋經濟的巨大空間和無限潛力。平潭要錨定“以資源驅動為核心,資源和創新‘雙輪’協同驅動”的發展路徑,綜合利用好濱海旅游、海洋漁業、新能源、生態等自然資源,發揮航運物流產業優勢、對臺交流區位優勢,以資源吸引新企業、新項目、新技術,不斷提高海洋資源綜合開發能力,重點打造“五大基地”。
一是打造國際知名海島旅游目的地。深挖海島資源稟賦,提升旅游項目、旅游服務標準、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國際化水平,強化平潭旅游國際推介,聯通南島語族島嶼國家支點,全面加強海洋旅游的引領作用,打造高標準高品質的國際旅游島。
二是打造藍色糧倉綜合保障示范基地。圍繞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加快完善“捕撈—種苗—養殖—加工—休閑”全產業鏈布局,重點爭創壇紫菜、鮑魚等特色優勢品種國家級良種場,建設閩臺遠洋漁業合作基地、國家級海洋牧場,為國家藍色糧倉戰略實施提供優質種苗、高品質水產品和健康水產加工品。
三是打造海洋能源綜合開發示范基地。加快集聚國內外新能源開發優勢企業,引進轉化新技術,構建海上風電、氫能、光伏發電、小型浮動核電、潮流能、波浪能等多層次、立體式海洋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模式,為國家能源結構轉型和“雙碳”戰略實施提供試點示范經驗。
四是打造海洋生態產品價值轉換示范基地。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創新實踐地,將平潭優質的生態景觀、一流的水質、豐富的藍碳等海洋生態優勢轉換到旅游服務品質提升中、轉換到生態健康水產品養殖中、轉換到海洋碳匯交易產品中,實現海洋經濟繁榮、海洋生態服務良好的現代化新格局。
五是打造對臺交流合作基地。緊緊圍繞經貿合作、基礎設施、能源資源、行業標準“新四通”,聚焦新一代產業領域,大力引進臺資產業鏈技術、項目和人才,擴大對臺企資質及行業標準采認和行業對接合作,積極構建嵐臺深度融合的綜合交通體系、嵐臺協作發展的現代能源體系,努力做到能動先動、能通先通,促進兩岸海洋經濟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