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發布軌道交通行業研究報告,報告摘要如下:
三大因素驅動城軌黃金十年,2016是城軌爆發元年。行業驅動力一:城軌建設迎來投資高峰。“十三五”期間新增運營里程從400公里/年到800公里/年,預計2020年城軌運營里程將達6618公里,“十三五”期間增加82%,CAGR 達12.84%。行業驅動力二:城軌車輛密度持續提升。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城軌車輛密度從目前的6輛/公里提升到7.2輛/公里,2020年我國城軌車輛擁有量將達4.77萬輛,“十三五”期間增加128% ,CAGR 達17.92%,城軌車輛市場需求強勁。行業驅動力三: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截止2015年全國44座城市批復規劃線路,總投資超2萬億,僅2016年上半年批復城軌投資就達2414億。城軌建設的人口門檻下降有望帶來城軌10年高潮,城軌建設市場容量新增101個地級市納入城軌建設體系,帶來未來5~10年內的短期投資2.8萬億元,10~20年內的長期投資7萬億元。
投融資體制改革助力城軌建設持續爆發。城軌投融資模式變革:預計2020年“軌交+PPP”模式將帶來近2萬億投資。軌交投融資創新模式眾多:推動城軌投資熱潮。BOT、BT、TOT及PPP 模式實現軌交投融資體制的創新,根據項目的進度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投融資模式。軌交PPP 模式創新紛呈,助力軌交建設。成熟的“軌道交通+物業”模式融合推出“軌道+物業(R+P)”。
建設多層次城市軌道交通,城軌制式創新不斷,有軌電車迎來發展機遇期。大運量城軌車輛:地鐵和輕軌仍是主流。以地鐵和輕軌為代表的城軌交通已進入平穩增長期,“十二五”末期占比下降至80%,有軌電車占比攀升至5%。中低運量城軌車輛:現代有軌電車異軍突起。現代有軌電車建設投資小、成本低、回報大,而且行政審批相對簡化,現代有軌電車項目建設通常只需地方政府審批即可,不需要報送到國家發改委。預計2020年有軌電車運營里程新增1000公里,市場總投資1250億,“十三五”期間CAGR 達46.21%。其中,車輛總投資達400億。現代有軌電車市場集中度高,國產化率達80%。70%低地板有軌電車國產化率為85%,100%低地板有軌電車國產化率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