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座城市的骨骼和經脈,那么其風骨和內涵,則是由文化來支撐。
西山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從八個方面提出了未來五年促進全區經濟、社會、民生發展的“八大戰略”。其中“實施文化興區戰略,打造特色化文化高地”,報告中這短短的十七個字,預示著西山區產業結構升級調整開辟了新思路,也為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核心區的建設注入新內涵,打上特色鮮明的西山印記。
到2020年,西山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到6.5%以上。提出這一目標,西山底氣何在?
從數據上看:過去一年全區完成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23.20億元,昆明憨夯民間手工藝品有限公司等7家文化企業被命名為“云南省首屆文化30強”企業。
以榮譽來計:西山區被省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表彰為文化產業發展先進縣(市、區)一等獎;新聞路圖書批發市場獲首批“昆明市文化創意產業園”稱號。
看未來規劃:馬街春雨路沿線將成為文創產業聚集區;滇池西岸主打“昆明發電廠西山文創園”和“昆明五棵松”兩張品牌,形成“大健康”與文化結合的新模式……
科學規劃,項目引領,厚積薄發的西山將打造昆明文化的新高地。
打造西南地區的文產標桿
再過1個多月,位于西山風景區的云隱·西山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文化藝術品書店,即將開始營業,這是云隱西山繼艾維美術館之后,投入運行的又一項目。
“以后大家到西山,除了爬山、吸氧、到美術館看展覽之外,又多了一個高品質的休憩場所。”云南艾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魏欣介紹,艾維集團與西山的“觸電”,還要從兩年前說起。
當初艾維集團正計劃從商貿、體育、餐飲拓展到文化產業,也看過不少地方,當集團負責人將目光轉向素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譽的西山森林公園時,一個集學術、展覽、創作、教學、論壇、期刊、拍賣七個功能全方位發展的藝術集群構想,便逐漸清晰起來,更一步步從規劃變成了現實。
“以往藝術家們進行創作,需要自己去采風,而后將作品交由畫廊或是其他藝術機構進行展覽、銷售。現在藝術家只用專心創作,其他的事情交由藝術中心來操作。”魏欣簡單地介紹了藝術中心的運行模式:由藝術中心負責召集藝術家采風,并對交通食宿等方面進行統一安排,采風歸來后還有18個高規格的工作室可供創作使用,藝術作品的研討交流、展覽、拍賣在這里就可以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據悉,此前藝術中心組織了13名藝術家赴泰北寫生,也正在按照這一模式進行運作。
“讓藝術中心在這里安家,既能讓藝術遠離都市的嘈雜,讓參觀者懷著一顆崇敬的心,又可以通過游玩的市民聚攏人氣,讓藝術作品接地氣,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艾維美術館館長楊龍說,自己理解的藝術,并不只是掛在墻上需要仰視的“高大上”,以后市民還可以通過藝術書店的原生文創產品,將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印制到衣服上、杯子上,融入到講求實用的日常生活中。
云隱西山是西山區五大文化創意產業項目之一,目前已經成為西南地區民營美術館中與風景人文相結合的標桿,也是云南省唯一有完整產業規劃的美術館。西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山不僅僅是昆明的象征,同時也是一個對外推廣的平臺,今后更是本土藝術、藝術家和文創產品品牌推廣的平臺,讓云南本土文化墻內開花墻外香,走出云南,走向更廣袤的世界。
城市舊地標的“重生”
文化藝術需要土壤,產業需要載體,承載著城市記憶的地理坐標,無疑是催生文化產業最理想的沃土。
翻開西山區未來的產業藍圖,從位于市中心的昆明橡膠廠舊址,到馬街春雨路沿線的昆明電纜廠、昆明發電廠,一場“騰籠換鳥”戰役將助推西山區產業升級,這一個城市舊地標也將迎來“重生”。
5天前,云南治宏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國美,在微信朋友圈中轉發了一條消息:“彩云里創庫藝術中心開展啦!”明天,這個聚集了毛旭輝、唐志岡等 20位云南知名油畫家青海采風作品的展覽,將成為彩云里創庫藝術中心的首展,這也意味著,曾被《國家地理》雜志列入國際通用旅行手冊的創庫藝術社區,在位于書林街128號昆明橡膠廠舊址,如今的彩云里“重生”。
“創庫是昆明記憶的一部分,昆明橡膠廠也是,彩云里的誕生,將兩者結合,既是對城市歷史、城市記憶的完整保留,也是創新和新生。”李國美說,橡膠廠是比較有歷史文化的老廠,而且地理位置很好。在城市化的進程當中,在一次次的拆建之中,很多城市的記憶也被拆了。所以在彩云里項目上,沒有考慮商業住宅,覺得應該為城市保留一份記憶、留住城市的文化和內涵。
李國美介紹,彩云里6棟單體建筑中4棟為工業遺跡保留改造,項目投資3.1億元,預計今年10月開始運行。引入了德國鮮釀啤酒坊、全球最具創新精神的精品酒店,并簽約“創庫”品牌,打造集創意空間、藝術中心、商務辦公、藝術精品酒店、休閑娛樂、時尚餐飲于一體的藝術商業新生共同體。
從北京的798到上海的K11,藝術與商業結合的模式已經被市場所驗證。而在昆明一環核心商圈內書林街上,彩云里項目也正在打造為一個獨樹一幟,極具藝術體驗感的時尚、旅游消費目的地。
目前,即將開業的徳國鮮釀啤酒坊中,原裝進口的釀酒設備已經到達彩云里,來自德國的工程師正在進行組裝。“西山區文產辦對項目宣傳支持力度大,除了商務辦公、藝術酒店和藝術中心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也準備邀請進來。”李國美說。
文化與“大健康”相結合,是西山區重點文產項目——昆明發電廠片區改造建設的定位,西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目前為了推進項目順利進展,區主要領導多次聽取了項目方的專題匯報,主動協調項目落地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該項目由北京華熙國際投資集團、華電置業公司和國開城市交通投資發展基金合作,擬引入 798藝術區和五棵松體育館成功模式,主打“昆明發電廠西山文創園”和“昆明五棵松”兩張品牌,項目將有助于西山區文化創意產業向深層次發展,推動春雨路沿線產業和形象雙升級。
“大數據”時代的西山公共文化
在西山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之下,轄區文化產業發展正朝著積極的方向邁進,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文化,也率先步入了“大數據”時代。
全省首個掌上文化App“西山掌上文化”正式上線,居民只要通過手機下載,輕點指尖,就能通過互聯網讓自己的生活與基層公共文化生活接軌,并享受轄區公共文化服務的“私人定制”。
把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到基層社區,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形成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隨著布點布局的逐步完善,遍布西山區城鄉的硬件搭臺更加完善。
為解決公共文化供需不對等的矛盾,西山區文化旅游體育局就做出了“互聯網+文化”的探索。經過構思、反復論證和招投標等系列工作,西山區社區文化APP系統軟件——“西山掌上文化”平臺應運而生,將科技手段運用到了轄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
下載“西山掌上文化”后,市民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在“文化有約”上查看西山區各級公共文化服務陣地發布的主要文化服務項目、舉辦的時間和地點,也可以直接填寫報名信息;如果現階段的活動不能滿足居民需求,可以點開“文明需求”,留下你想參加哪些活動,只要需求達到一定的數量,社區就可以為市民來一場 “私人定制”活動。
“"西山掌上文化"平臺引入了大數據庫的概念,居民通過客戶端既可以了解自己身邊的公共文化資源,也可直接提出自己在公共文化使用過程中的偏好和需求,相關部門可運用這些基礎數據來指導決策。”一名負責人說。
今后,西山區還將繼續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力度,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形成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開展“西山好人”“最美家庭”等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抓好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社區等創建活動,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體生活。
目前《西山區“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已進入終稿評審階段,《文化產業扶持資金辦法》也正在擬定,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將為西山文產發展添加更多的動力和活力。
未來西山區,將依托山水文化、民俗風情、時尚休閑等資源,及時學習先進發達地區的前沿思路和產業趨勢,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全力確保項目盡快落地,促進全區產業的轉型發展,打造昆明的文化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