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老工業城市欲打造“制造強市”,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是出路。未來怎么辦?7月27日,在“加強株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集聚發展,建設制造強市”調研座談會上,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周曉理對受邀前來的專家團隊表示,希望通過課題組的調研,為株洲市提供一些決策參考。
國家首批94個智能制造專項項目中,湖南省僅有的4個都在株洲。在此基礎上如何著力打造城市發展新動能,實現升級發展?由市委決策咨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南華大學黨委書記王漢青教授帶隊的專家課題組,就此與株洲市相關職能部門、部分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溝通。
大家普遍認為,目前,全市制造業整體水平仍需提高,不少企業仍處于產業鏈的最底端,且創新能力不強。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的結合,可形成互動支撐、互相促進。產能過剩背景下,株洲進行的供給側改革,將引導生產性制造向服務性制造轉變。
目前,株洲市已有不少制造企業邁開了發展服務業的步伐。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向維保服務領域拓展業務,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成立我國首家海外軌道交通 “4S”店,并將此模式復制到昆明等地,實現了由“輸出產品”向“輸出產品+服務+技術+投資”的轉變;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也在謀求從純制造企業轉變成航空發動機動力集成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