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綜合交通樞紐是國家和區域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整個城市地區對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為整座城市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因此有必要對樞紐區域的產業規劃布局開展研究。通過國內外案例的分析, 研究樞紐周邊區域經濟和城市發展的規律, 總結綜合交通樞紐區域規劃布局的方法, 并結合虹橋樞紐等實際案例, 探討樞紐區域產業規劃布局的方法。
0 引言
綜合交通樞紐是指由兩種及以上對外交通方式所形成的、依托于班次化的、建立在乘客到發基礎上、強調并突出中轉換乘功能的客運交通網絡中的重要節點, 是綜合客運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交通樞紐便捷的交通網絡促進了其周邊不同產業與商務的發展, 成為城市或區域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前, 國內外大型客運交通樞紐的發展趨勢集中體現為集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 并與商業、辦公、娛樂等產業聯合開發, 形成功能多元化的大型“交通綜合體”。樞紐周邊少則進行數十萬平方米、多則達上百萬平方米的大規模土地開發, 開發強度以樞紐為中心呈同心圓金子塔式分布, 從而發揮樞紐的TOD (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 帶動效益。例如, 美國孟菲斯國際機場周邊的規劃布局以混合產業區、高科技產業走廊、聯邦快遞轉運中心等形成科研、物流及商務等產業增值鏈。機場為孟菲斯帶來了近80億美元收入、22萬個就業機會。孟菲斯約1/3的就業與航空業有關。樞紐本體及周邊的土地開發性質多以商業、辦公、旅館、酒店、物流等為主。因此, 大型綜合交通樞紐作為交通運輸系統的“關節”, 不僅對交通運輸發展起到龍頭作用, 其產生的經濟聚集效應也對城市發展起到引領作用。
國家發改委在《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的通知》中, 提出要優化綜合交通樞紐布局, 著力打造北京、上海等12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加快建設63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積極建設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優化完善綜合交通樞紐布局, 完善集疏運條件, 提升樞紐一體化服務功能。隨著北京新機場、成都新機場、鄭州新機場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建設, 一系列臨空經濟區、航空港等相應產生, 聚集航空物流、快件快遞、跨境電商、商務會展、科技創新、綜合保障等產業, 形成臨空經濟新興增長極。
面對目前大型綜合交通樞紐蓬勃建設的形勢, 有必要針對性研究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區域規劃布局。
1 國內外案例
1.1 迪拜國際中心機場
迪拜國際機場是目前中東地區最大的航空港, 2013年客運量全球排名第七。2005年, 迪拜開始建設迪拜世界中心機場, 打造世界規模最大機場, 規劃面積約150 km2, 包括迪拜世界中心機場、物流城、商業城、企業園、住宅城和高爾夫度假村等 (見圖1) 。
迪拜從2000年開始, 將航空業作為支柱產業重點扶持, 帶動周邊臨空經濟飛速發展, 以航空產業為創新驅動, 為迪拜貢獻30%的GDP及20%的就業機會, 實現了城市的跨越式發展。
圖1 迪拜世界中心機場
1.2 法蘭克福機場
根據乘客數量, 法蘭克福機場是歐洲第三大機場和世界第十二大機場。在貨運量方面, 法蘭克福機場是歐洲最大的機場, 并躋身全球前十。機場占地面積為1 900 hm2。
機場周邊經濟輻射區域有500家企業, 總雇員約78 000人, 其中法蘭克福機場集團員工約20 700人。
機場周邊區域布局分為顯著的3個圈層:第一圈層為機場的基礎設施和空港相關的辦事機構;第二圈層為航空貨運城、商務辦公和酒店;第三圈層為住宅小區及辦公樓、酒店、會展中心, 以及文化娛樂設施。
1.3 虹橋樞紐
虹橋樞紐規劃范圍東起外環線、西至現狀鐵路外環線, 北達北翟高架路, 南至滬渝高速公路。虹橋商務區區域規劃研究范圍可分為交通核心區、商務區、拓展區3個層次。它是服務長三角的商務中心, 是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載體。其產業發展包括核心產業、配套產業和延伸產業等類型 (見圖2) 。
圖2 虹橋樞紐區域規劃
交通核心區用地面積1.6 km2, 主要為樞紐各類交通設施、樞紐交通集散及換乘功能區。
商務區規劃用地面積26.3 km2 (含交通核心區1.6 km2) , 為綜合交通樞紐區域, 包括: (1) 機場建設區; (2) 交通核心區; (3) 樞紐開發區。虹橋商務區重點發展面向長三角的現代商務貿易服務業等核心產業。吸引和集聚國內外企業總部、外事機構和國內外貿易機構, 提供為國內外企業和機構服務的商務服務、展覽采購、現代物流以及相關的信息服務、專業服務、總部經濟、賓館服務等。
虹橋拓展區約60 km2, 主要承擔虹橋商務區的配套功能, 是虹橋商務區的基本功能配套區、延伸產業輻射區、交通功能保障區、環境品質支撐區, 主要發展教育、醫療、特色休閑服務、創意設計、物流、會展和居住等配套功能及延伸產業。結合區域發展特點, 充分發揮虹橋商務區的輻射帶動效應, 進一步統籌考慮物流、會展、商務配套等功能布局, 做好與虹橋商務區的功能協調和發展銜接。
虹橋樞紐地區規劃基本按3個圈層去控制規劃尺度, 核心區的樞紐布局方案是根本也是最先啟動的一步。整個地區的規劃特別注重區域統籌、產業聯動]。
2 樞紐與城市發展的關系
綜合交通樞紐和城市的發展是一個互相促進、逐漸演變的過程。綜合交通樞紐周邊區域發展的過程, 也就是綜合交通樞紐由單一的交通功能逐步發展到城市功能的過程。
樞紐周邊區域首先得以發展的是服務于機場 (或鐵路) 的相關核心業務。這些業務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小, 比如貨站、飛機維修機庫、地面保障服務、航站樓內零售業務等。隨著樞紐的進一步發展, 會逐步引入依托機場核心功能發展起來的附加業務, 比如物流中心、測試培訓中心、航食供給中心等機場相關業務, 以及進一步依托樞紐和周邊便捷的交通網絡而興起的業務。這類產業由機場與城市共同驅動, 同時面向樞紐和城市, 主要包括酒店、餐飲、會議中心、休閑娛樂等, 再向外延伸就是具備城市功能的住宅娛樂、制造業、公園等區域, 使樞紐周邊區域具有城市功能并逐步發展成城市副中心。
3 樞紐區域產業規劃布局
3.1 臨空經濟發展模式
最常見的臨空經濟區模式是綜合型臨空經濟區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特點是其幾乎包括所有類型的臨空產業, 若發展順利, 多樣且高端的產業功能將為地區和城市帶來巨大經濟收益。新加坡的樟宜機場臨空經濟區實踐就屬于這類模式。樟宜機場以加工制造基地起步, 且充分利用它的工業基礎, 逐步吸引來大量生產性服務業入駐。隨著區內就業人工的增長, 居住、商業等生活配套功能也開始崛起。從完善區域功能角度考慮, 時至今日, 樟宜機場臨空地區已經成為-個覆蓋第-、二、三產業, 兼具生產、服務、商貿、居住及休閑度假功能的綜合產業新城。
3.2 產業類型構成
根據產業與機場關聯程度強弱, 臨空產業被分為核心、關聯、引致3個層次。綜合型臨空經濟區的產業結構就完整包含了這3個層次。進一步細分產業, 核心層次包括航空運輸、航空物流、通用航空制造和航空保障4個板塊;關聯層次包括商務交流、公共物流、臨空制造3個板塊;引致層次包括綜合配套服務和休閑產業2個板塊。依據定位, 國際商務功能可作為空港經濟區的主導產業。實際上, 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對商務交流產業的培育在大部分臨空經濟區實踐中都得到了重視。此外, 物流是臨空地區另一大核心功能, 大量案例研宄表明, 這兩類產業將作為促進臨空經濟區快速發展的引擎。
制造產業:航空制造門檻太高, 利潤雖高, 但是目前國內有能力發展的地區屈指可數。機場空港應把握自身毗鄰區域 (工業基地) 的優勢, 依托機場發展進出口加工產業, 并大力扶持高科技制造業發展, 條件成熟后嘗試引入一些基礎航空工業, 逐步提高地區工業水平。
休閑產業、房地產、商業零售等配套服務產業:臨空地區通常有許多受到機場影響而無法開發的區域, 休閑產業發展的意義不僅在于完善臨空經濟區的產業結構, 開發旅游度假、觀光農業等休閑功能, 還可以進一步優化臨空地區用地結構。
機場臨空經濟區應以商務交流和航空物流及其衍生出來的綜合物流產業鏈培育作為主導產業發展方向, 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制造業并引導高科技制造業作為基礎產業, 逐步構建和完善休閑及綜合配套產業作為支撐產業。
3.3 產業發展時序安排
在當前我國眾多的臨空經濟區實踐中, 僅有北京和上海兩地達到了較為成熟的階段, 廣州正處于由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的階段, 其他地區都還處于形成時期。
在空港臨空地區的產業發展時序安排上, 應基于對該區發展綜合型臨空經濟區的預判及既定產業能級。
(1) 在形成期, 首先依托機場龐大的客運量和綜保區資源優勢, 重點發展商務會展及航空物流產業。優先培育此二類產業將能夠反向促使該區的外向開放程度和生產要素集散能力提升。其次, 對區內己具備一定規模的傳統制造業發展引導也至關重要。加工制造業和公共物流業是所有高科技產業發展都需要的供應鏈基礎。
(2) 在成長期, 主要應擴大己有產業的規模, 有意圖地引導大型傳統制造企業轉型, 嘗試發展高科技產業, 引入一些臨空指向性更高的產業總部作為牽引空間, 以促進高質量臨空產業集群形成, 也要兼顧與各類生產性質產業配套的服務功能開發, 規模宜適度, 能夠滿足各類產業聚集區內人員生活服務需求即可。
(3) 在成熟期, 各產業鏈內功能構成趨于完善, 機場業務規模也得到了長足發展。一方面, 開發綜合現代服務業集群空間和休閑度假產業的條件已經成熟, 臨空經濟區完整的產業結構已成型;另一方面, 針對各產業鏈內部企業高度優化的工作亟需展開, 具體而言就是要通過引入更多能與機場產生積極聯動的企業來使臨空產業結構整體具備更強的臨空指向性和開放性。
3.4 臨空產業組團布局
臨空產業區往往不是成片狀發展的, 而是根據不同產業, 可分組團發展。例如倫敦希斯羅國際機場, 周邊就分為5個不同組團發展。
這些組團絕大部分都位于機場的緊鄰和相鄰圈層內, 但從更宏觀的區域關系分析, 它們各自的區位交通條件是存在差距的。
(1) 緊鄰機場、處于核心地位的組團
緊鄰機場、處于核心地位的組團是組團群落中最重要的區域。區內將依托出眾的產業發展條件, 重點培養現代制造業、航空保稅物流的產業集群。大力扶持商務交流產業和休閑度假產業發展。組團的發展主題應突出產業功能多樣性, 并且成為空港與主城之間重要的產業銜接節點及新城示范區。依托空港等國際性交通樞紐設施, 著力提升高端消費品購物、特色酒店餐飲、區域旅游組織集散等高端消費服務功能, 積極培育商業貿易、商務會議與專業會展等功能。
(2) 緊鄰機場、處于核心區域周邊的組團
以航空工業和航空物流作為主導產業, 如通用航空制造相關的產業聚集區及航空物流板塊等部分, 發展主題應突出產業與機場的緊密聯系及產業本身的高端性。在該區域還可規劃布設集國際中轉、采購、展銷、航空物流、保稅倉儲和增值物流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保稅區, 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建設。
(3) 位于空港相鄰圈層的組團
大部分位于空港相鄰圈層, 將圍繞高科技制造功能發展現代化的綜合服務產業新城, 發展主題應突出產城融合及產業的高端外向。借力對外開放的政策優勢, 重點推動外向型的為生產服務的跨境結算、離岸金融、國際租賃、總部辦公、會議會展和創新創意等功能形成, 加速發展滿足消費者高端需求的文化展演、賽事博覽、時尚發布、旅游組織集散與國際醫療等功能。
4 結語
本文通過對國內外案例的分析, 研究了樞紐與城市經濟發展的關系。依托樞紐的便利, 其周邊區域可通過服務于樞紐的相關核心業務, 逐步引入相關業務和延伸產業, 從而進一步形成城市功能區或城市副中心。本文還對綜合交通樞紐周邊區域的產業規劃布局進行了探討。可供相關樞紐規劃參考。(來源:張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