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體育產業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國體育相關政策頻出,帶動我國體育產業鏈加速提升,進入發展黃金期。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7811億元,2014年至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24.6%,處于快速發展和上升期。到2025年體育產業市場規模將超5萬億元,到2035年我國體育產業總量占GDP的比重將達到4%左右。未來,專業參與性強、大眾體育、體育用品等領域,潛在市場空間大。
一、 迎來黃金發展期
體育產業市場規模超2萬億,進入發展黃金期。現階段,我國整個體育產業鏈正在加速提升,再加之政策與消費需求的變化,帶動我國體育產業進入發展黃金期。2018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2.4萬億元,增長速度為9.1%。
圖表1:我國體育產業鏈
圖表2:2015-2018年我國體育產業市場規模及增速 單位:萬億元

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占比最大。從體育產業結構看,2017年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的總產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別為13509.2億元和3264.6億元,增長速度分別為12.9%和14.0%。
圖表3: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市場規模結構
二、 融合發展態勢明顯
融合發展已成為拉動消費的新熱點。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已悄然蝶變,新模式、新內容推陳出新,文化、旅游、購物、餐飲與體育等跨多元化融合成為一大亮點。2017年,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新興服務業態吸納從業人員18251人,創造增加值40.03億元,占體育服務業增加值的20.62%,成為新興體育產業中貢獻最大的一類。
圖表4:我國體育產業細分領域相互融合

三、 政策助推新支柱
政策精準發力,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將成為國民經濟新支柱產業。我國體育相關政策頻出,帶動我國體育產業快速增長。從2011年開始,體育產業中各領域的細分政策陸續出臺。同時,政府針對稅收、產業融合、投融資、體育消費等各個產業發展的細節問題做了明確的政策規劃,并確立了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目標。2014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簡稱“46號文”),帶動我國體育產業快速增長。2019年8月《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下稱《綱要》提出,到 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體育產業總量占GDP的比重將達到4%左右。
圖表5: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三大目標
對體育服務業提出高要求。2019年9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大力培育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服務、體育經紀、體育培訓等服務業態,力爭到2022年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0%。
圖表6:2017-2022年體育服務業體重預測
四、 中機院之投資見解
1、專業參與性細分領域迎窗口期
隨著人均GDP水平的不斷提升,體育產業將更加多元化發展,從大眾觀賞性運動逐步向專業參與性運動發展,潛水、攀巖、滑雪、馬術、賽車等細分領域創業投資迎來較好好的窗口期。
2、大眾體育成熱點趨勢
2020年鄰國日本東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會激發新一輪大眾體育消費熱情。各項體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大眾體育參與程度將會持續提升,伴隨著政策倡導、健身社會風尚形成、大眾運動需求上升和生活方式升級等積極因素影響,大眾體育行業迎來巨大的市場商機。
圖表 7:大眾體育各領域內容
3、以馬拉松為主的跑步賽事發展空間大
近十年來,我國馬拉松賽事發展迅猛,從2008北京奧運會之后的萌芽啟動,到2016年突破3位數,再到2017年后每年上千場比賽,主要是大眾生活方式的改變。2018年中國境內舉辦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規模賽事(800人以上路跑賽事、300以上越野賽事)共計1581場,其中中國田徑協會認證賽事339場,非認證賽事1242場,累計參賽人次583萬,馬拉松產業市場規模達746億元。2018年初發布的《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的馬拉松運動產業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跑步類運動產業鏈相對完善,跑步APP形成穩定服務模式,跑步賽事與其帶動的競技類旅游有較大挖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