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國百合分布帶
我國百合有五大分布帶,品種西、南多、東、北部少特點明顯。百合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大部分百合原種仍處在野生狀態,生長在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山區。根據地域分為5個百合分布帶:
第一,西南高海拔山區百合分布帶。
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區、西藏東南部和四川、云南橫斷山脈,屬于喜馬拉雅植物亞區是我國百合的主要集中分布區,約有36種,以滇百合、大理百合等為代表種,該區域海拔高,平均氣溫較低,原生百合普遍不耐熱,較難引種到低海拔地區栽培,但王百合例外,它適應性較強,耐熱性好。
第二,中部高海拔山區百合分布帶。
主要以秦嶺山脈沿線、岷山山脈和湖北神農架山區,該區域是我國中國南北氣候和植物區的分界線,約有13種,以川百合、綠花百合姐)等為代表種,這類百合喜陰。
第三,東北部山區百合分布帶。
主要分布于東北三省的長白山脈和小興安嶺等山區,約有8種,以毛百合、東北百合等為代表種,這類百合生長在光照條件良好的草甸、坡地或森林與灌叢邊緣,喜光耐寒。
第四,華北山區和西北黃土高原百合分布帶。
主要以秦嶺淮河以北地區,以渥丹、有斑百合等為代表種,這類百合適應性強,喜光耐旱且能在微堿性土壤中生長
第五,華中、華南丘陵地區的百合分布帶。
主要以東南沿海各省,分布約為6種,以淡黃花百合、臺灣百合等為代表種,這類百合喜濕耐熱。
圖表1:我國百合有五大分布帶

二、 我國百合產業發展現狀
產業鏈長,產業處在初級加工階段。百合產業鏈長,從繁殖、養護、采收、加工處理、冷藏到銷售投資大,成本更高。百合產業包括觀賞百合、食用百合、藥用百合、百合保健品等,我國食用百合90%屬于初級產品。
圖表2:我國百合產業鏈
食用和藥用百合產業研發上處于領先地位。百合是藥膳食療的佳品,鱗莖色澤潔白如玉,肉質肥厚香醇,營養豐富,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吃百合。由于我國食用、藥用百合種植歷史悠久,又有特產品種,因此在國際食用藥用百合研發上處于領先地位。我國生產的食用和藥用百合,除在國內各大城市銷售外,還出口東南亞和歐美許多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形成巨大的食用藥用百合市場。
食用百合已形成湖南龍牙、甘肅蘭州、江蘇宜興三大主產區。截至2015年底,全國食用百合種植面積約30萬畝,產量約17萬噸。其中,龍牙百合種植面積12.5萬畝,產量達到8萬噸,產量占比達47.1%;蘭州百合種植面積9.5萬畝,產量4.6萬噸,產量占比27.1%;宜興百合6.2萬畝,產量3.2萬噸,產量占比達18.8%。
圖表3:2015年我國百合產量區域分布
觀賞百合產業已形成6大主產區。我國百合種質資源豐富,資源豐富,為世界四大著名切花之一,多集中在南方氣候溫暖地區。目前,我國切花百合主要生產集中在云南、遼寧凌源、廣東、浙江、江蘇連云港、福建南平等區域。2011年至2012年全年種植規模約1億粒百合球,2013年規模迅速擴張至近1.6億粒,每年4月至7月為主要下種期,1至2月、9月和12月次之。其中,云南憑借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可實現全年供花,以夏季花為主,冬季、早春花次之,行銷全國;廣東產區依賴港澳臺以及東南亞的巨大消費力,近年來迅速成長,成為僅次于云南省的百合切花產區,主要種植冬季、早春花;凌源地處遼冀蒙三省區交匯處,是百合切花北方生產中心,花卉市場年銷售2000萬至2500萬粒百合球,種植1500萬至2000萬粒百合球;浙江和江蘇南部產區依賴于江浙滬為中心的消費市場而成長起來,產區的核心是浙江省海寧市,年種植量約1200萬粒;江蘇連云港年種植規模800萬至1200萬粒;南平是福建省的主要種植區,廈門、三明和漳州也有種植,福建省的冬季花和早春季花優勢非常明顯。2008年以來,福建的百合產業發展非常迅速,年種植規模約1200萬粒。
三、 我國百合產業重點區域
1、甘肅百合產業發展
百合是甘肅省的特色優勢產業,主產區以蘭州市和定西市兩個市為主,分別為以七里河為核心的蘭州市、臨洮縣為核心的定西市。
(一)蘭州主產區
圖表4:甘肅百合產業區域分布
蘭州百合是七里河區支柱產業,品牌優勢凸顯。1996年被國家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2013年11月25日,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授予七里河蘭州百合"中國優勢生態區域"認定,授予蘭州市"中國百合之都"稱號。2014年“蘭州百合”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享譽全國、走向世界的一張重要名片,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經貿文化藝術展,七里河區蘭州百合榮獲“優質特產獎”和“特色產業推廣貢獻獎”。七里河區百合產業發展已形成了集生產、加工、儲存、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蘭州百合的品牌優勢更加突顯。
蘭州百合無龍頭企業引領,以初級產品為主。七里河區百合加工企業223家,規模小,規模較大企業20余家。大部分企業以初級加工百合干、真空包裝鮮百合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2016年蘭州市百合種植面積6827hm2,年產量約4.91萬噸,總產值約14.56億元。
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多元化產品格局是未來趨勢。蘭州百合生長周期長,需加強與蘭州市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聯合,與科技人才的合作,整合科技力量,加大蘭州百合深加工研發力度,根據市場需求研發即食百合干、百合營養保健品、百合酒等深加工產品。
(二)臨洮縣主產區
臨洮縣百合可種植區域耕地面積約18667hm2,由于氣候、土壤條件的不同,所產百合商品性狀差異較大,適宜種植面積5200hm2。截至2017年底,全縣百合種植面積達2600hm2,平均產量為11250~15000kg/hm2,年采挖面積866.7hm2,商品量達1100t,市場價格10~16元/kg,總產值1.53億元,純收益約為90000元/hm2。主要分布在中鋪、太石、辛店、新添、上營等蘭州百合主產區和窯店、上營、南屏等高海拔山區8個鄉鎮的62個行政村。
2、云南百合產業發展
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業發展有龍頭。從1997年開始,云南大規模生產栽培百合,2013年云南國產化百合種球生產量3000萬粒左右。百合切花生產種植區域逐漸由昆明、玉溪向大理、昭通、麗江等地區擴展,種植面積不斷增加。2014年云南國產化百合種球約3000萬粒,其中云南明珠公司產量占總產量的70%左右,達2000多萬粒,能滿足全省百合種球總需求量的5%。
產品研發薄弱,制約產業發展。云南百合切花產業專業化、規模化生產企業減少,逐步轉向以花農為主,一些老牌百合專業化企業淡出市場,國產化球也面臨產品推廣方式滯后、投入薄弱等諸多挑戰,存在質量不穩定的因素。
四、 我國百合產業發展趨勢
1、食用百合將向深加工產品延伸
精深加工產品是食用百合發展重點。食用百合應進一步提升深加工產品研發,延伸百合產業鏈和百合精深加工,重點發展百合啤酒、百合復合飲料、百合復合保健軟糖、百合藥用保健品等特色的百合產品,同步提升銷售和包裝檔次,創立品牌產品,開拓國內外百合市場。
2、“單位+基地+農戶”模式是觀賞百花產業未來新趨勢
未來,在種球培育管理中建立形式多樣的合作模式,在百合種球培育技術推廣,發展種球國產化生產方面,可采取單位+基地+農戶的方式,重點突出基地建設,在基地建設中讓農戶融入到產業化進程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