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環境下,產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產業發展的的重要載體,前期的規劃建設越來越重要,以銀川航空物流港項目為例。闡述當前復合功能園區建設發展中的現狀及問題,借鑒同類型項目成功經驗,研究園區規劃建設定位、產業、交通等方面重點問題,提出相應規劃策略,建設思路,為其他類似園區規劃建設探索經驗,使園區真正為區域創造高效的產業發展空間,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和發展動力。
一、項目背景
銀川航空物流港是銀川綜保區與河東國際機場融合發展,培育建設臨空產業集聚區,打造寧夏內陸開放新高地,是作為銀川國家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重要載體項目。同時綜保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經濟產業組織、貿易發展綜合開放平臺,與航空物流港的疊加效應,將在寧夏區域雙循環發展中發揮重大作用。
銀川河東國際機場空港樞紐、銀川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重要賦能,為銀川航空物流港發展航空物流、臨空產業、樞紐經濟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項目范圍
項目西至靈臨路;東至機場貨運站、望岳街;南至綜保區通衢路、明珠路;北至中國郵政寧夏公司,總面積2.5km2.
三、總體定位
政策支撐、區位優勢、基礎條件等指導總體定位。銀川作為西部陸海通道重要節點,是多項國家及區域發展支持政策匯集的交點,如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等。銀川航空物流港口基地范圍緊鄰銀昆高速、青銀高速、銀西高鐵、河東國際機場,可快速接入區域及全國物流通道網絡。
總體定位:通過航空物流港建設,高效鏈接空、鐵、公等資源,打造銀川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重要基礎,形成西北乃至全國重要的航空物流樞紐節點,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形成區域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文化流集聚高地,促進銀川臨空產業、保稅產業集聚發展和銀川東部新經濟中心的形成,打造航空物流港創新融合發展示范區。
四、功能定位
4.1 產業分析
通過總體定位及產業研究分析指導功能定位。產業基礎:銀川作為寧蒙陜甘毗鄰地區中心城市,沿黃城市群核心城市,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核心城市,是國家向西開放的窗口。在國際快件、生鮮冷鏈、生物醫藥、高端紡織、黃金珠寶加工、特色農副產品加工貿易等產業發展上具有顯著優勢,逐步在空港區域形成產業集聚發展態勢。
通過深入分析研究腹地經濟、區域產業基礎,空港優勢等,確定航空物流杠以外生型模式為主的產業模式,以“保稅產業+物流特色+臨空經濟+樞紐服務”四大方向為產業導向,綜保區網內網外聯動融合發展(圖2)。
空港產業空間的敏感度分析:第一層次布局:快件中心、保稅物流區、國際國內貨物存轉存儲中心、飛機維修等。第二層次布局:航空貨代中心、航空公司基地、綜合物流區、園區辦公等。第三層次布局:商務辦公、培訓、展覽、智能制造等。
4.2 功能定位
通過主導產業確定,配套服務功能的完善,打造“一樞紐,四平臺”融合發展模式,逐步形成功能復合,獨具發展活力的航空物流港。
一樞紐即航空物流港樞紐,四平臺為:
(1)機場服務平臺:航空貨站、航空物流。
(2)郵政服務平臺:國際郵件快件、跨境電商,全貨機、“極速鮮”生鮮冷鏈、高鐵用郵、供應鏈服務等。
(3)綜合服務平臺:信息中心、保稅展貿、城市配送、冷鏈服務、中央廚房、商務辦公、供應鏈金融、貨代服務、配套服務等。
(4)保稅服務平臺:跨境電商,區域性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口岸服務、保稅服務、保稅物流、航空產業園等。

圖2 產業研究分析
五、規模定位
通過市場分析及物流量預測分析引導重點建設規模。
5.1 區域經濟及航空物流重點貨種市場規模預測
根據航空物流港腹地區域經濟社會及物流發展基本情況,分析產業趨勢,進行市場分析及物流量預測確定未來主要產業布局及規模。

表1 航空物流港重點項目及規模
分析新興的與航空物流港密切相關產業如航空快件,跨境電商,醫藥冷鏈,生鮮冷鏈,多式聯運等。研究銀川航空物流港腹地服務范圍內重點園區及城市人口需求,如銀川、靈武、阿拉善等城市區域及蘇銀產業園、靈武臨港產業園、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銀川公鐵物流園等園區。篩選測算重點服務產業及規模,合理安排航空物流港項目規模、布局及近期建設。
5.2 重點項目規模
項目范圍2.5km2.建設總用地約174公頃(2611畝),建筑規模176萬m2(表1)。
六、交通組織方案
充分優化交通流線,物流工藝滿足監管要求,實現“效率優先”、“區港聯動”為特色的交通組織體系。
1)一核心:航空物流港樞紐核心
2)兩樞紐:航空物流港樞紐,以航空物流、保稅物流、陸港基地等為主的服務產業發展的樞紐平臺,帶動物流產業集聚。航空高鐵綜合交通樞紐,服務人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快速接入全國高鐵及航空網,帶動區域人流、信息、資金流的匯聚。
3)三高速:銀昆,青銀,機場專用高速快速接入全國高速公路網。
4)四橫四縱主干集疏運通道及區港聯動系統機場貨站、綜保區、陸港、快件中心之間打造快速高效聯動線。通過高效流線設計實現航空物流港內機場、郵政、綜保區、陸港基地無縫銜接,構建高效銜接的多式聯運體系。未來陸港基地常態化服務“阿拉山口——比利時”卡車班列,與銀川公鐵國際物流園、高鐵貨運聯動,融入“一帶一路”和國內大循環,作為服務機場、郵政、綜保區、航空物流貨代公司重要的轉運基地。
七、總體方案布局
7.1 空間布局
通過對銀川航空物流港項目合理的總體定位和功能定位,通過產業研究市場分析確定項目空間需求,結合現狀發展情況進行科學的總體布局(圖3)。

圖3 銀川航空物流港“一樞紐,四平臺”空間布
7.2 愿景展望
通過銀川銀川航空物流港打造,區域將逐步形成航空、高鐵、高速、鐵路、公路等綜合交通優勢,顯現承接更多產業轉移的綜合優勢和能力,構建起銀川強大的交通樞紐、產業樞紐、物流樞紐、經濟樞紐能力,銀川航空物流港建設成為銀川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重點突破的關鍵節點之一,在助力銀川開放發展,應對新冠疫情等多方面挑戰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關鍵作用。(作者:朱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