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和風能是可再生的清潔環保能源。隨著氣候與環境治理問題成為社會共識,能源清潔低碳發展成為大勢所趨,在技術進步與政策引導的雙重作用下,太陽能和風能成為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其利用技術已經成為可實現商業化發展的成熟技術,市場競爭力逐步增強。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內外太陽能和風能產業發展狀況,具體如下:
一、風電起步早、規模大,光伏發電發展快、后來居上
全球風電發展起步早,規模比較大,2008—2018年裝機量年均增長17.2%,2018年裝機容量達到591GW。2016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開始超越風電,成為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2008—2018年光伏裝機量年均增長42.1%,2018年達到505GW。2018年,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結構中,風電和光伏發電分別占5.5%和2.4%。
2010—2018年,我國風電裝機規模從44.7GW增長到209.5GW,年均增長21.3%,光伏裝機規模從不足1GW增長到174.5GW,年均增長1.3倍,均提前完成了我國太陽能和風能裝機“十三五”規劃目標。風力發電量和光伏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穩步上升,2018年分別達到5.2%和2.6%,與世界水平基本保持一致。風力發電量已經連續5年超過核電,成為國內第三大電源。
二、光伏發電與風力發電技術成本快速下降,迎來平價上網時代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統計數據,2010年以來,光伏發電與陸上風力發電的全球平均平準化度電成本(LevelizedCostofEnergy,LCOE)分別下降了82.0%和38.4%,已在化石能源發電成本范圍之內。2019年,全球化石能源度電成本為0.050~0.177美元,公用事業級光伏發電平均度電成本為0.068美元,陸上風電平均度電成本為0.053美元,海上風電平均度電成本為0.115美元。與化石能源發電相比,光伏發電與風電成本均已具備競爭力(圖1)。部分國家已實現光伏發電與風電無補貼,與化石能源發電直接進行市場競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最新光伏發電中標價已低至0.0169美元/(kW·h)。

圖1 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發電全球平均平準化度電成本比較
在中國,隨著規模化發展和技術進步,光伏發電和風電成本持續下降,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我國政府對光伏發電和風電項目的補貼不斷下降。按照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目標,“到2020年,風電項目電價可與當地燃煤發電同平臺競爭,光伏項目電價可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在部分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這一目標已經基本實現。2019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聯合公布了第一批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全國共有來自16個省的250個項目成為第一批平價上網示范項目,總裝機規模為2076×104kW。“十四五”期間,我國風電、光伏發電將全面迎來平價上網時代,成為具有競爭力的能源品種。
三、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投資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的主體
2018年,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投資分別達到1397億美元和1341億美元,分別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總額48%和46%。太陽能發電投資中,發達國家的投資占比為46.1%,發展中國家及新興經濟體的投資占比為53.9%,中國投資占全球投資的比例為28.8%。風能發電投資中,發達國家的投資占比為45.5%,發展中國家及新興經濟體的投資占比為54.5%,中國投資占全球投資的比例為37.4%[1]。(作者:岳小文 孫士昌 周穎 院振剛 劉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