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園區是黨和國家實現鄉村振興、打好扶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之一,為現代農業發展起到了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廊坊市地處京津冀協同中心區,決定了廊坊市農業科技園區定位以重點發展體驗休閑農業、高科技研發示范農業為主。
1、園區建設現狀
廊坊市已建成市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37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1家,市級23家,核心區建成面積4.6萬畝,覆蓋全市11個縣區。形成了“綠色果蔬、園林花木、高效糧食、農產品加工、農業旅游觀光”五大主導產業,農民變成了股東,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政府引導和支持農業科技園區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國內的知名農業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建成一批產學研結合平臺,使產學研緊密結合。
2、農業科技園區存在問題
2.1 建設用地指標落實難。
發展現代都市農業需要完善觀光、休閑、體驗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現有土地大部分為建園之初流轉土地,此后沒有進行過成規模的土地流轉,導致園區土地規模與現實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自然資源部發文認定農產品深加工、農家樂、餐飲等用地不屬于設施農業用地,而園區土地性質大部分為設施農業用地和基本農田,導致在項目引進和項目建設上都受到很大制約。
2.2 品牌創建滯后,農產品本土特色不突出。
部分農業企業對品牌建設重視不夠,缺乏必要的投入和宣傳手段,導致品牌影響力不大,固安全縣只有參花和又一家2個全國馳名商標和興蘆、普春、騰飛3個河北省著名商標,市場知名度大的品牌數量較少。
2.3 旅游服務設施不完善。
廊坊市毗鄰天津、北京,園區多以接待一日游為主,但隨著交通、醫療京津冀一體化的實施,康養成為園區引進項目之一,但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如居住場所沒有養老民宿、餐飲等。
3、對策建議
3.1 景、園、村(鎮)統一規劃設計。
農業產業園區規劃設計要有前瞻性,要與生態修復、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休閑景觀建設等一起統籌規劃,以便打造鄉村旅游精品路線,解決建設土地不足問題,并能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3.2 以田園綜合體為載體完善基礎環境設施。
圍繞建設都市型農業、現代高端農業的定位和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要求,著力實施農業休閑觀光基地建設工程,對道路、水系、綠化、美化、亮化等方面進行改造和提升,并增加休閑觀光設施,全力打造高標準田園綜合體,提高園區良好形象和整體吸引力。
3.3 利用信息化平臺,服務企業、示范帶動農民。
園區應進一步推進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和農產品電子商務工程,搭建休閑農業平臺,完善智慧農業建設,為園區的規劃、開發、建設、管理、招商引資提供全程服務,為入園企業搭建平臺,助企業更好的發展。建立園區農業生產管理、專家技術服務、品牌營銷、渠道拓展等服務系統,實現對園區農業生產精準化管理,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生產質量。將物聯網技術與科技培訓、推廣平臺相結合進行網絡直播,向農民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標準化種植,以達到示范帶動農民的目的。
3.4 產業鏈延伸,帶動、促進農民增收。
農業科技園區結合休閑觀光創建主題,以果蔬、花卉等農產品種植為基礎,將農業與互聯網、文化、教育和休閑旅游結合,充分發揮農業園區特色,拓寬農業功能,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通過深挖燕趙文化、講好村落故事、利用小鎮特色吸引游客,適時舉辦夢幻燈光藝術節等文化活動來增加客流量,利用本土特色農產品吸引游客觀光、品嘗與購買。與周邊中小學幼兒園建立了農耕體驗合作關系,進行產教結合形式的科普示范教育活動。通過構建網絡商城,借助微信、抖音等社交平臺逐步推動傳統農業的生產—銷售模式向訂單—生產—配送模式轉變。
3.5 加強環境衛生與食品安全。
首先在規劃上注意景點分布不能密集,旅游路線要合理,使游客能夠放心游覽。其次,農產品銷售與農家樂等餐飲行業要強化產品包裝、加工、衛生防疫、冷鏈運輸檢疫追溯等的控制和管理。最后,減少人員互相接觸、阻斷傳播,利用農業VR旅行體驗店、云旅游等進行體驗式消費,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搭建主播帶貨、AR導購、田園生活創意短視頻等沉浸式購物環境,推廣無人果蔬店、無人旅店等智慧購物銷售方式。(作者:王宏宇 石佳旭 王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