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重點分析目前海南省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工作的現狀和難點,并提出下一步工作重點和調整建議,希望對海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所助益。
一、海南省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情況
2023年,海南省地方政府專項債共計發行了455億元,新增專項債發行金額較上一年度增加了23.3%。但由于近年來項目審批越來越嚴格,專項債項目儲備不足,專項債務限額和專項債務余額差額逐漸增多,具體如表1、表2所示。

表1 2015—2023年海南省新增專項債發行額 單位:億元
分析2023年海南省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可知,其專項債發行規模仍有擴大空間。分析專項債資金的主要投向可知,2023年海南省發行的專項債以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類專項債為主,該類專項債當年發行16只,合計發行金額為217.25億元,占比61.20%;民生服務類和醫療衛生類專項債各發行10 只,合計發行金額32.82億元,占比9.24%;收費公路類專項債發行3只,合計發行金額57.02億元,占比16.06%;其他交通基礎設施類專項債發行5只,合計發行金額5.71億元,占比1.61%。

表2 海南省專項債務限額和余額對比
自由貿易港項目建設需要大量土地,很多市縣和園區都反映存在土地收儲資金缺口大的問題,項目引進后由于資金不足等情況,需要等待較長時間才能完成征地拆遷。例如,在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的起步階段,正在規劃的濱海新區、王五工業園區成片開發,需要通過征地拆遷集中土地資源,推動產業集群發展,預計需要的土地收儲資金金額較大,財政負擔較重。
同時,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是自由貿易港高質量發展中的基礎性工作,但其公益性強、經濟效益弱、融資模式單一,目前主要資金來源是中央預算內投資、債券資金等財政資金,沒有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因此,當前海南省需要重點謀劃儲備高質量專項債券項目,積極爭取中央債券額度支持,通過滿足項目建設條件等要素保障緩解項目建設的資金壓力。
從海南省專項債發行地區來看,三亞、海口等相對發達的城市招商引資力度大、項目成熟度高、資金使用效率高的產業配套類項目,如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交通基礎設施類項目。保亭縣、東方市等欠發達城市主要支持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等公益性、社會效益強的民生類項目。因此,從地區經濟發展情況來看,經濟實力較強和經濟發展相對較弱的地區,財政支持和鼓勵的方向以及保障基礎是不同的。
二、海南省地方政府專項債工作難點
(一)項目儲備不足,前期工作準備不夠充分
“好項目少”“專項債不好用”是目前在業務開展中最常聽到的反饋。在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逐年擴大的情況下,經過多年的發行,目前海南省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儲備能力、項目質量和項目種類都不及前幾年。按照目前“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即使未來專項債等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缺乏足夠規模、質量、類型的項目儲備,也很難實現專項資金和建設項目的匹配,甚至會發生錯過發債時機或資金浪費的情況。
(二)部分項目編制收益不及預期,經營性現金流不充足
為了符合項目必須能夠自求平衡的要求,一些申報單位在包裝項目時夸大收入預測,低估項目成本費用,過度依賴政府性基金收入,導致專項債項目自求平衡能力偏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期地方財政的還本付息壓力。部分存量項目發行專項債時,具有建設周期較長、投入產出比匹配度不高、經濟效益較低的特點,導致項目自身盈利能力偏弱且現金流收入不穩定,進而使得挖掘項目潛在收入、優化收入結構工作存在較大難度。因此,按照質和量兩手抓的要求,海南省項目在前期立項、項目申報、審批入庫、資金管理方面均面臨較大考驗。
(三)項目審核機制不暢通,制約項目發行成功率
信息不對稱是專項債項目審核過程中難以根本解決的問題,審批把關不嚴、論證不充分、前期準備不足等情況屢禁不止。一方面,財政部門與發展改革部門未公開審核標準,審核機制未進行聯審,項目管理人員無法把控申報項目篩選標準,影響了項目申報審核進度。另一方面,專項債券項目申報時間相對集中,同一時間段申報項目數量多,項目涉及領域廣,且具有專業性強等特征,增加了上級管理部門審核人員對基層項目進行實質性審核的難度。同時,在債券發行環節存在中介機構的權益和項目審核通過率、債券發行規模相掛鉤,第三方機構存在難以“中立”與獨立性不夠的問題,影響了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擴大有效投資的增長效能。
(四)資本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監管機制不健全
目前,政府投資類項目資本金的來源主要包括財政預算內投入、上級轉移支付、土地出讓金、部分專項資金和專項債資金等。但受目前經濟大環境影響,各地財政收入特別是土地出讓金收入表現不理想。因此,在短收嚴重且支出不減的前提下,部分項目資本金的來源急劇減少。從海南省地方政府專項債資本金規模來看,資本金使用效率不高,專項債用作資本金的規模不足5%,2023年全省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中用于項目資本金的額度僅為1億元,占比為0.22%,較2022年明顯下降。另外,由于專項債償還資金主要是對應項目經營性收入或政府性基金,不納入財政赤字管理,致使專項債的資金使用游離于赤字監督之外,使得專項債成為地方政府隱藏財政風險的渠道。近些年,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增長力不足,但地方財政支出卻出現剛性增長,使得收支失衡問題在基層財政日益突出。
(五)部分申報單位對專項債的認識不足,項目溝通成本高
部分項目申報單位的專業度不足、業務不熟練,致使項目通過率降低,增加了溝通成本。一是對專項債政策的研究不到位,導致項目申報過程中出現不合規、項目資金籌措方案不合理等問題,致使項目無法通過審核;二是對財政部地方債務管理系統填報規范和要求不熟悉,存在系統選擇錯誤,基礎信息錯誤填報,投資計劃、收支平衡表數據錄入錯誤等問題,導致入庫失敗。
三、地方政府專項債申報發行工作重點方向
(一)審慎選擇合規性較強的項目優先進行申報
2023 年以來,我國持續加強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工作,于2023年1月開始建立專項債務支出進度通報預警機制,并明確建立了專項債資金違規使用處理處罰機制,7月計劃實現專項債穿透式監測全覆蓋。各地方政府積極落實以上制度目標,結合自身實際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例如,2023年7月,山東省針對區縣一級對專項債全過程績效管理不到位、地方政府債務績效管理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提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積極開展擬申請項目事前、事中、事后績效評估,培養績效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項目績效評價機制等措施;2023年7月,山西省忻州市在專項債券發行提速、支出加碼的基礎上出臺“債10條”,初步建成擬申報專項債券資金項目的“謀、儲、用、調、管”的使用管理全鏈條臨時管控機制;2023年7月,黑龍江省從完善制度體系、信息體系、重點監控體系建設三個方面提出建立全過程、穿透式地方政府債務監管機制,以提高債務監管質效。
在監管逐漸趨嚴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應審時度勢,自主壓實輔導責任,堅持專業人做專業事的原則,審慎地選擇合規性較強的優質項目優先輔助申報,積極發揮第三方咨詢服務機構的作用,提前進行項目謀劃包裝,做好項目儲備工作,以此提高專項債券發行效率和質量。對于合規性不高的項目,地方政府應主動在項目前期與項目業主單位進行積極溝通,通過優化收入結構、劃分項目邊界等方式提高項目合規性。
(二)細化深化項目論證謀劃,做實項目收益平衡
在申報階段,地方政府應將工作重點放在項目前期謀劃和細化落實上,對項目投向、實施主體、項目平衡進行精準深入論證分析,并加大與項目有關的立項、選址、初步設計等工作的協調力度。
資金平衡方案是對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現金流進行動態的計劃和安排。現金流方案要全面考慮項目運營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以及實際運營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細節問題,以避免與項目實踐存在較大偏差導致的現金集中支出風險。此外,資金平衡方案還需要兼顧項目總收益能夠覆蓋舉借債券的本息、項目總投資構成及已完成投資的確認(存量項目)、建設投資資金使用計劃及來源、運營期收益能夠滿足當期還本付息安排等。
(三)擴大專項債用作資本金的規模
一是充分發揮專項債的引領帶動作用,增加專項債用作資本金的比例,進一步謀劃合適的領域和項目,并從提前規劃和完善項目儲備、篩選與籌備等工作出發提高資金使用績效,以充分發揮專項債資金對市場化投融資的拉動、帶動和撬動作用。二是發揮專項債對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作用,嚴審打包、打捆、多種資產組合的項目,避免將可采用市場化融資方式、負面清單內的項目包裝為專項債項目,影響后期海南省專項債發行和市場投資的積極性。
(四)完善監管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一是建立專項債資金專戶制度,確保專項債一債一戶,保障專項債資金統一進出管理,以堵塞債務風險防范機制漏洞。二是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避免資金閑置,提高對專項債項目建設的調度與指導督導能力。三是加大對專項債資金挪用的查處力度,以遏制專項債資金使用和項目建設管理中的違紀違法問題。
(五)推行地方財政債務壓力測試,制定風險防控邊界
穩經濟大盤下,地方政府專項債已成為擴大有效需求的主要政策工具。為避免出現財政部門“兜底”而項目單位“躺平”的現象,地方財政部門需要優化專項債預算管理制度,提前和主要項目單位對債務情況進行全面、系統的排查和測試,特別是在存在集中還款的年份要提前做好資金安排和預警,優化債務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健全債務風險評估預警機制,按照最大償債能力科學制定風險防控邊界條件,以此實現專項債高速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動態平衡。
(六)推動專項債項目全周期績效評價,提升資金配置效率
地方政府專項債資金在保障重點建設、改善公共服務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地方政府應把績效管理有機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項目資金的“借、用、管、還”全生命周期管理,面向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項目實施事前績效評價、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事后績效評價、評價結果管理等多維度的績效管理,建立健全“舉債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管理機制,以確保債券資金的精準投放、精準落地和精準使用,通過提高債券資金的配置效率,充分發揮專項債資金逆周期調節作用。
另外,有關單位應定期組織培訓,以增加有關人員相關方面的知識儲備,并定期對參與專項債券發行的各方(政府方人員、實施單位人員、銀行方客戶經理等項目參與各方)進行項目篩選、承做、發行等業務培訓,包括但不限于申報項目的重要條件、發行期限及項目金額要求、專項債券負面清單等。(作者:陳磊?張詩偉 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