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廢棄的工業廠房,經過電商激活,已經成為網絡銷售、互聯網創客、創意設計、物流配送等現代服務業聚焦區;沉寂的偏遠鄉村,因為互聯網的助力,年銷售過億元的服裝專業村、家具生產村等“淘寶村”如雨后春筍相繼出現……電商,正帶動菏澤新實體經濟快速崛起。
菏澤市把“互聯網+”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途徑,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換代升級。去年,全市淘寶村、淘寶鎮分別發展到61個、6個,均占全省的1/2;網上活躍賣家達到10.8萬個,居全省第4位。今年,第五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將在菏澤市舉辦。全市電商園區發展到32個,電子商務與一二三產業的快速融合,有力帶動了實體經濟發展,去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實現1203億元,增長63%。
此外,全國首個“菜鳥縣域智慧物流+”項目落戶菏澤,“全城達”同城快遞業務實現市區全覆蓋。菏澤還被批準創建全國電子商務示范市。
“千縣萬村”
電商改變農村經濟發展軌跡
在菏澤的大部分農村,淘寶服務站是一道熱鬧的風景。服務站合伙人和伙伴們忙碌地進出取貨送貨碼貨。在寂寥的農村,這是少有的鮮活。
中國由農業大國轉為工業大國的歷史進程中,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地流向城鎮,農村的生態也隨之發生劇變——空心化、老齡化、留守兒童問題,使得“三八、六一、九九”(即婦女、兒童、老人)成為農村一個無奈的符號,農村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仍在沿襲傳統的模式。
而這一切,正在電商的攪動下悄然改變。
菏澤市與阿里集團合作,借力搭建市、縣、村三級服務網絡,發揮電商優勢,突破物流和信息流的瓶頸、人才和意識短板,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功能,加速城鄉一體化,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創業,為打造現代化、智能化的菏澤版“智慧農村”奠定基礎。
通過推進“三網合一”建設——天網(政企合作)、地網(基礎設施建設)及人網(人才創建),至2016年6月,菏澤成為江北地區率先實現“千縣萬村”試點縣區全覆蓋市。全市建設村淘點達到617個,其中60%是由返鄉創業者領辦的,50%的人擁有大專以上學歷。通過開展“千縣萬村”計劃,菏澤領先山東并走在了全國前列,有效消除城鄉數字化鴻溝,讓農民群眾共享電子商務帶來的致富機會和享受便捷生活的樂趣。
千企觸網
帶動企業發展方式變革
康泰化工是鄄城縣的一家傳統企業,以前訂單主要來源于國內外貿公司和國外客戶在中國的代理人,2015年起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訂單成交額過千萬美元;2016年前8個月,通過B2B模式電子交易額820萬美元。目前,康泰化工90%以上訂單通過阿里巴巴平臺和中國化工網獲得。
菏澤市以“1688產業帶”為抓手,推進“千企觸網”行進步伐,139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觸網”,占比達到43%,50%以上企業開展網上銷售業務,網絡銷售率提高18個百分點以上。
在“互聯網+”的強力帶動下,菏澤許多傳統企業進入了快速增長的爆發期。通過跨境電商,消除了阻隔在企業和客戶之間的屏障,刪除貿易代理的中間環節,簡化了供應鏈,讓生產企業和最終用戶直接見面,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采購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互聯網+傳統商貿業
商場變身網購體驗店
菏澤市一些傳統商貿企業也已試水電商,更新經營理念、變換營銷模式,在“互聯網+”經濟形態下插上騰飛翅膀。
2016年3月27日,鄆百集團投資建設的鄆百超市電子商務網絡購物平臺開通運營,打造集購、配、送和售后服務為一體的綜合網絡平臺,推動傳統實體零售店轉型升級為消費者體驗店,為老百姓提供一個全新的購物服務環境,提升傳統商貿零售業應用電子商務水平,截至目前,已實現線上交易額過千萬元。
老牌農貿市場也借助電商實現華麗轉身。銀田農貿市場以互聯網+傳統商貿為契機,努力實現線上線下兩種模式的相互結合,以農產品電子商務為發展主線,重點構建B2B、O2O為核心的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平臺,引進電子商務、信息軟件、技術研發等新興企業,目前,園區已簽約入駐商戶50余家,同時簽訂戰略合作伙伴56家,生產合作社127家。
互聯網+跨境電商
本土產品走上國際市場
菏澤隆剛工藝有限公司是菏澤一家家具制造商,以前主要通過廣交會等傳統方式承接外貿訂單,近年來,公司加大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投入,目前,公司網上跨境接單量已和廣交會等展會平分秋色。
菏澤以成立網商會為抓手,通過舉辦培訓班、一對一指導等方式引導企業,鼓勵外貿企業依托阿里國際站、亞馬遜、全球速賣通等跨境電商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依托發制品、工藝品、牡丹產品等特色優勢出口產品,建設跨境電商園區。
目前,全市85%的出口企業建有自己的網站,150家企業使用阿里巴巴“出口通”等平臺開展電子商務。2016年,全市跨境電商交易額2.5億美元,增長30%。